当前位置: 储能网 » 储能产业 » 正文

储能技术本质是实现能量时空转移和转化的工具

日期:2022-08-31    来源:能联

国际储能网

2022
08/31
12: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储能产业 储能技术创新

我国现有电力系统是基于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可控电源设计建设的,接受和消纳大规模高比例风电、光伏发电,亟需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能力。

“需要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刘亚芳表示,应用储能技术,不仅能够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力生产和消费必须即发即用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又好又快发展,而且还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促进节能提效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刘亚芳指出,近年来,国际国内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既是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客观需要,也是国际装备制造业竞争的热点领域。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市场主导、政策驱动,强调统筹规划、多元发展,鼓励创新示范、先行先试,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刘亚芳表示,到2025年末,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开发消纳规模迅速加大,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能力的需求加快提升。“尤其是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中建设的背景下,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任务紧迫而且艰巨。”刘亚芳说,据介绍,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新型储能发展顶层设计,强化宏观政策引导,先后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聚焦服务双碳战略目标,部署新型储能发展重大任务,细化具体举措,明确任务分工,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动形成技术、市场和机制多轮驱动的局面,促进新型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双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快构建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广泛应用,支撑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可持续快速开发和消纳。”

刘亚芳表示,当前重点是做好五方面工作:深刻认识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重大意义;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新型储能的安全性;要积极研究建立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要持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要加强试点示范,以产业化发展引领技术创新。

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和企业发力下,新型储能发展亮点不断,相关建设不断刷新进度。“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已成国际国内基本共识。

据预计,到2025年末,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