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孙公司山西华钠芯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建的钠离子电芯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完成,于当天在山西阳泉正式投运;10月11日,传艺科技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项目各生产设备及装置安装调试进展顺利,己具备中试生产条件、即将投产运行;10月12日,多氟多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已有小批量成品下线,正在进行各类检测……近期,多家企业公布钠离子电池进展。根据业内预测,明年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爆发元年。
大规模量产在即
据了解,目前国内厂商中科海钠、宁德时代、钠创新能源、欣旺达和派能科技等均已布局钠离子电池领域,海外代表厂商包括NatronEnergy、NAIADES、FARADION等欧美企业。
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未来其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有望超200Wh/kg。宁德时代近日表示,正致力于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孚能科技表示,计划于2023年推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将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从160Wh/kg提升至220Wh/kg,同时规划达到每个月千吨级出货;欣旺达表示,目前公司拥有钠离子电池补钠的方法、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专利;鹏辉能源表示,目前公司有三个团队做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包括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体系等正极路线。
“随着参与企业数量的增长,钠离子电池越来越具备大规模量产的基础。”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表示。
与此同时,钠离子电池行业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今年7月14日,工信部正式下达首批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计划;10月11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关于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征求意见1稿)征求意见的通知》指出,钠离子电池标准起草组完成了征求意见1稿的编制工作。
降成本是关键
据了解,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同,其产品优势在于成本低、倍率性能优异、低温容量保持率高等。有资料显示,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比锂离子电池低30%—40%。不过,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目前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整体成本较高。
多氟多表示,钠离子电池产业的商业化进程取决于成本下降幅度、技术进步程度以及产业链配套速度。鹏辉能源表示,目前钠离子电池产业链还不成熟,上游材料生产规模化不够,价格还比较贵。希望2023年上游材料能实现大批量生产,从而推动钠电池较大批量生产。
“总体上钠离子电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测试时企业会发现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需要解决,但没有什么技术瓶颈,需要做的就是快速降本,让钠离子电池的实际成本尽快接近其理论上的低成本,让其综合性价比发挥出来。”墨柯表示。
东方财富的研报指出,现阶段钠离子电池电芯成本在0.8—0.9元/Wh,随着工艺成熟、产业链完备,成本有望下探至0.5元/Wh以下,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具备显著经济性。
“补充”并非“替代”
今年以来,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此前虽有短期下调,但近日价格再次回到高位。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8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上涨,电池级碳酸锂涨2000元/吨,均价报53.75万元/吨。
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钠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那么,随着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是否能有效缓解锂电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目前,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约为100—150Wh/kg,充电循环周期超过2000次,两项指标均低于锂离子电池。受制于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钠离子电池只能作为锂电池的补充,而并非替代。“一些更看重成本的市场会对钠离子电池更感兴趣,如电动自行车、储能等市场。对于更看重能量密度的市场如电动汽车市场,钠离子电池还比较难切入。”墨柯坦言。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低一些,如果价格相对更低一些,那钠离子电池就具备综合性价比优势。今年锂资源价格高得离谱,是钠离子电池广受关注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布局的主要原因,但目前钠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差不多,都在700元/kWh上下。未来,如果钠离子电池大规模量产,成本会明显下降,这可能会抑制锂资源价格并推动锂价进入下滑通道。”墨柯表示。
在墨柯看来,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企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现在锂离子电池成本中47%是碳酸锂(或氢氧化锂)成本,如果锂价进入下滑通道,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会较快下降,这时钠离子电池的降本速度就要更快,才有可能与锂离子电池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