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价天花板到底在哪儿?
10月24日,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上涨2000元/吨至54.05万元/吨,最高报价54.8万元/吨,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野天鹅数据中心,自从2021年以来,锂价从5万元/吨暴涨至超过50万元/吨,涨幅超10倍。
碳酸锂价格在创历史新高后,丝毫未有“掉头转向”趋势,供需持续紧张。
此轮涨价会持续多久?市场普遍预计“短期难以回头”。
华金证券一份研报指出,从供给端来看,盐湖端绝大部分厂家受季节天气影响,晒池的蒸发量下降,叠加青海汽运紧张,运费翻倍,目前市场现货供应仍较为紧张。从需求来看,随着节后疫情的反复,下游材料厂补库意愿较高,月底采购激增,市场需求支撑有力,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将延续上涨态势。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大陆锂矿资源可满足3亿辆汽车电动化,只是目前开采没那么快,所以造成市场供应紧张。
根据SMM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锂盐产量已大幅增加,碳酸锂上半年产量总计达15.7万吨,同比上涨45%;氢氧化锂产量总计10.7万吨,同比上涨32%,仍无法满足电池与车企的生产需求。
面对持续紧张的供需关系,无论是上游的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下游的比亚迪、蔚来、广汽等车企,还是夹在中间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在内的电池厂商,对锂供应的稳定和安全需求都极为紧迫。
各路“神仙”纷纷下场,“抢锂”大战,硝烟四起。
临武、宜春成主战场 行业巨头蜂拥抢采
临武县,地处湖南省郴州最南端,毗邻广东。公开资料显示,当地有色金属资源较为突出,已探明贮量的矿藏有9类50多种,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12处,资源储量靠前的产品包括钨、锡、铅锌等,金属矿主要分布香花岭—尖峰岭及周边地区,其中锂为中型矿床,资源储量9834吨。
“闻锂而动”的央企、矿业巨头等接踵而至。
9月30日,由中国中钢集团旗下全资控股的中央企业上海安能工建矿业集团与临武县签约含锂多金属矿资源采选、碳酸锂加工以及锂电池生产项目。据悉,本次签约项目投资规模达406亿元,是临武县2021年GDP(163.7亿元)的两倍多。该项目将建设3000万吨/年原矿处理生产线、300万吨/年锂精矿选矿厂、年产15万吨碳酸锂生产线和50GWh锂电池生产项目。
同时,该集团还与赣锋锂业联手成立湖南安能赣锋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地址位于临武县武水镇,经营范围包含:常用有色金属冶炼、销售等。
10月19日,大中矿业也豪掷160亿,携手湖南临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公司及下游企业拟在临武县投资建设含锂多金属露天矿采选、碳酸锂及电池项目。
据了解,《合作备忘录》中约定的投资标准中提到氧化锂边界平均品位不低于0.3%,相比起来,江西宜丰锂云母矿品位普遍高于0.3%,狮子岭、大港瓷土矿可以达到0.5%以上,四川锂辉石矿品位则在1.2-1.4%左右。
虽然当地锂资源整体品位不高,但在当前锂盐供应紧张和超高利润率的刺激下,低品位锂矿也变得抢手起来。
比起处于锂矿早期开发阶段的临武,作为行业公认的亚洲锂都,江西宜春市目前已探明的锂矿资源储量就高达258万吨氧化锂当量,折合碳酸锂约636万吨。其中宜春钽铌矿可开采氧化锂的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是全球最大的锂矿山之一。
随着锂云母提锂工艺优化,国内锂云母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储量丰富、原矿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发展锂云母提锂将成为中国战略性需要。背靠巨大锂云母矿山的宜春市,在新能源的极速助推下,规划了宏大目标,到2025年宜春锂云母精矿和碳酸锂产量要分别达700万吨和50万吨以上;该碳酸锂产量超过了2021年全国的总产能。
今年9月,赣锋锂业公告与宜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共同构建从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新型锂电池、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300亿元。
整车厂、电池厂也蜂拥奔向锂云母矿。
早在2021年12月,广汽资本、上汽集团、尚颀资本就与九岭锂业正式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同时,广汽资本还联合上汽集团、尚颀资本共同投资九岭锂业。如今,九岭锂业已经提交IPO申请,规划建设碳酸锂14万吨/年产能项目。
去年以来,宁德时代在江西已开展了锂电上游资源和相关产业链的布局,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设立不同主体,分别在采矿、选矿及碳酸锂冶炼环节开展业务,目前陆续拿到首采区探矿权和采矿权。拟在宜春投资500亿元建设锂电项目,其中包括年产20万吨的碳酸锂电池材料项目。
今年4月,宁德时代又获得了江西宜春锂矿的探矿权,折合碳酸锂660万吨以上,并先后与志存锂业、天华超净成立合资公司,在江西宜春建设碳酸锂项目,年规划产能分别为5万吨和10万吨。
紧随宁德时代之后一个月,国轩高科也在宜丰县取得了锂矿普查探矿权。该探矿权含伴生氧化锂资源量18.175万吨。此前,国轩高科已在宜春规划建设合计产能达12.5万吨/年的碳酸锂项目。
2022年7月,宜春市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比亚迪共同出资成立宜春比亚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采等。8月,比亚迪宣布拟在宜春投资285亿元,建设年产30GWh动力电池和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采选综合开发项目。
“未来五年随着宜春锂云母工程等快速成长,进口锂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幅减少。到2025年宜春要形成50万吨/年的锂资源开发能力,彻底终结中国锂资源的短缺情况。”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放出豪言。
国际市场 ,韩系电池巨头也在提速“提锂”
据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了解,10月12日,SK On宣布已经与澳大利亚锂矿公司Lake Resources签署了一项锂供应协议。
据悉,Lake Resources公司成立于1997年,目前在阿根廷开发四个锂盐水项目,并拥有全球十大卤水锂矿资源之一的Kachi卤水锂矿项目。
SK On预计在收购Lake Resources的10%股份后,最早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获交付电池级锂。该承购协议的初始期限为5年,并可选择延长5年。
具体来看,SK On将在前两年获得1.5万吨锂,从第三年开始获得2.5万吨锂。如果按照10年合作计算,那么SK On将总共获得23万吨锂,大概可满足近5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需求。
实际上,SK On并不是首次出手锂资源,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9月29日,SK On与澳大利亚矿企Global Lithium签订锂供应谅解备忘录,合作显示SK on决定长期接受Global Lithium公司矿山生产的锂精矿。
LG新能源也有动作。
今年1月12日,LG新能源与澳大利亚锂矿商Liontown Resources Ltd签署了为期5年的承购协议,分批采购共计70万干吨的锂辉石精矿。
据悉,这些锂辉石精矿可生产10万吨氢氧化锂,足以制造250万辆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且电池单次充电的续航能达到500公里以上。
6月,LG 与天齐锂业签署销售合同,拟在4年内采购单水氢氧化锂,数量将按合同约定并根据需求分批次交付,单价按照定价机制执行。
7月,LG新能源再与美国Compass Minerals签署协议,将从2025年起七年内获得Compass Minerals生产的40%的环保碳酸锂和氢氧化锂。
不放一“锂”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也被全面布局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其带来的风险,除了在源头“抢占”资源之外,动力电池企业逐渐将目光扩展至全产业链,寻求材料的循环利用价值。
“我们现在的锂资源可采储量,轿车能做到30亿辆车,中国估计到2040年、2045年大概就是3亿辆新能源轿车。而且到了一定程度,材料就可以开始循环,我们估计在2050年应该有一半的材料都是循环来的。”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
由于大规模电池材料回收和再循环相关的成本将远低于购买额外的电池制造原材料,动力电池回收领域自然不会被行业巨头放过。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不仅有参股位于四川的天宜锂业、江西的志存锂业,控股江西宜春时代锂业等上游资源项目;还有子公司邦普时代的电池回收业务,其中锂的回收率达到91%,镍和钴的回收率则高至99%。
今年4月,比亚迪就宣布在浙江台州成立台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由比亚迪间接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新材料技术研发等。
据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了解,预计2021年-2025年,国内镍、钴、锰、锂等金属回收市场价值将超过400亿元;国际能源署曾预测,未来10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规模将会达到1648亿元。
“动力电池原材料回收相当于循环利用,是保障资源供给的另外一个途径,所以很多动力电池企业在对上游资源争夺的同时,也同步在建立电池回收体系,全面布局。但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通过电池回收带来的资源短时间内是无法完全满足电池生产需求的。”行业专业人士表示。
不过,行业专业人士也预测,短期锂资源的需求会持续高涨,但是全球对锂资源的开采进度也在加快,因此预判,在2023年,供应紧张趋势有望缓解等因素影响,预计锂价后市涨幅或有限。2025年之前,行业供应可能会过剩,锂价或将显著下行。
未来,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例如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成熟,也能实现对现有技术路线的替代和对资源需求的减少。
来源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