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员钱凯洋通过电力保供数字驾驶舱,实时监测电力平衡情况。该驾驶舱整合了负荷侧、电源侧的资源数据,可精准研判未来4小时全省电力平衡情况,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当前,国网浙江电力加快推进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落地各类应用场景,提升电网调节能力,让电网运行更加智慧高效,助力全社会绿色低碳用能。
让电网业务更智慧高效
今年7月23日,电力保供数字驾驶舱在浙江电力调度大厅上线运行。该驾驶舱主要由负荷屏、电源屏及平衡预警屏3部分组成。钱凯洋介绍,负荷屏展示全省及各地市的负荷曲线、需求侧资源信息等;电源屏展示全省发电实时出力及基于超短期预测的全天备用曲线;平衡预警屏结合火电厂、核电厂等电厂发电能力申报及风电、光伏发电、负荷的超短期预测数据,生成全天备用预测曲线,并以一分钟一次的频率实时更新后续时段统调机组备用情况。调度员可根据这些数据掌握各地市负荷管理情况、电网全天备用情况等。
数字化还让电力调度更低碳。2021年10月,浙江“电碳一张图”平台上线。该平台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通过统一碳排放模型,对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全过程碳足迹开展实时动态追踪,形成能源流、信息流、碳流“三流”合一,实现全省碳排放的可视化分析,为“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安全低碳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国网浙江电力在打造高弹性电网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提升了对海量分散资源的可观、可测、可控、可用能力,提高了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企业治理能力和社会综合能效。同时,该公司还统筹建设企业级数字基础设施,探索数字化牵引空调负荷管理、数字化牵引电费抄表结算等重点场景应用,推动电网管理向智能化、跨业务、跨层级的协同模式转变,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让负荷管理更柔性精细
加强空调负荷精细管理,是国网浙江电力推进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今夏用电负荷高峰时期,空调等降温负荷在浙江全社会负荷中的占比接近40%。国网浙江电力营销部工作人员介绍,对调温等重点负荷进行控制管理,既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又能培育全社会节能意识,助力企业提升能效水平。
10月28日,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工作人员打开手机里的低碳楼宇数智管理应用,按下调峰响应键。几秒钟内,空调排风的声音逐渐减弱,公共区域80%的照明设备逐渐关闭。杭州供电公司对该园区实施了绿色低碳用能软硬件改造,通过红外感应器、温湿度监测仪等设备,将用能数据采集细化到园区内每一家企业、每一台设备。一键启动调峰响应后,园区内上百家企业的空调、照明等设备同时响应,可自动调整用电负荷。该园区绿色低碳改造项目发起人、杭州滨江供电分公司服务拓展班班长徐川子介绍:“杭州市主城区有很多产业园区、办公楼宇和商场,如果这些用电客户能够错峰用电,可以节省20%~30%的用能成本。”
在制造业发达的宁波,宁波供电公司实行“电力跟着订单走”,挖掘非生产性负荷潜力,应用数字化手段,实施空调负荷科学管理,确保“千瓦可控、度电可调”,实现负荷调节控制微感、无感。
“宁波供电公司通过集中监测698个公共建筑单位空调负荷变化,实施短时关停、调节冷水温度、提高出风温度等差异化管控措施,实现让电于民、助企纾困。同时,该公司在用电高峰时段引导客户错峰用电、节约用能,助力全社会节能降碳。”宁波市能源局综合规划处工作人员陈正东说。
让客户用能更绿色低碳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网浙江电力利用浙江数字产业发展的优势,以数字化牵引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
浙江省能源监测中心与国网浙江电力共同建设运营的浙江能源大数据中心,实现电、气、水等全品类用能数据采集及在线分析,可动态监测用能趋势,服务企业用能诊断和能效对标,以数字化手段支撑政府和企业开展能效管理。以浙江能源大数据中心为样板,省内各种数字化应用层出不穷,“双碳大脑”平台、工业碳效码等应用与生产生活用能深入融合。
在浙江健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山产业园,一条生产线上分布着100多个数据采集器。这些采集器可监测分析采集到的用电数据关联能耗,一旦某个节点能耗超标,企业的碳账户就会发出告警信息,提示企业注意节约用能。
在杭州萧山,依托“双碳大脑”平台中的企业用能数据检测分析功能,杭州萧山区供电公司为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优化用能方案,助力建成9600千瓦容量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产生清洁电能95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8600余吨。
在嘉兴海宁,海宁市供电公司利用“储能宝”储能投资计算工具、光伏效益计算器等数字化产品,服务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储能宝’可以根据导入的用户每月用电数据,生成用户典型负荷曲线,储能容量、接入方式的测算更精准。”海宁市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仲皆文介绍,“通过应用数字化产品,企业用能、储能数据更加准确。”目前,该项目已经并网,所发绿色电能全部消纳。
国网浙江电力正以数字化为抓手,创新手段和举措,努力促进浙江经济社会用能更加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经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