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在出席2022第七届中国储能西部论坛线上发言时表示,近期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研究编制大型风光基地及送出配套新型储能的技术导则。下一步,将结合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争取年内印发,为各地提供指导和支持。
另外,刘亚芳还提出要切实加强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提高已建成新型储能设施的利用率。国家能源局高度关注近期舆论反映的新型储能设施利用率低,尤其是要求新能源项目配件储能却很少调用,甚至不调用的问题。她指出,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为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广阔平台。风电、光伏快速发展,给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出了艰巨任务,也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仅陕甘宁青新5省区规划和在建新型储能合计超过1千万千瓦。为更好助力西部乃至全国新能源开发和消纳,新型储能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亟待提高。
据悉,截至2022年10月,全国明确储能装机规划的共计27个省市,规模已达73.6GW。从各省规划来看,多数省份鼓励发展“新能源+储能”的应用模式,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储能和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陈海生表示指出,随着我们双碳战略的推进和可再生能源占比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中储能的配置比例以及配置时长都会不断提高,长时大规模储能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要实现储能产业大规模的发展,还要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价格机制和电力市场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强。
2022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多地规划布局了多个百兆瓦级独立储能项目,市场规模迅速爆发。随着大型储能“独立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不过,目前各省份试点的独立储能项目尚存在收益来源差异大、收益渠道不稳定,经济性不达预期等问题。如何推动独立储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成为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