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熟叠加产业爆发双层优势,储能变流器将迎来新一轮增长,而与其场景相似、技术同源的光伏逆变器厂商,或率先受益。
储能中游的核心环节
储能变流器(PCS)又称储能逆变器,是储能装置和电网中间的关键器件,用作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储能变流器可以分为组串式和集中式两大类,其中,组串式主要应用于中小型储能系统,集中式应用于大型储能系统,产品形态适应源/网/荷侧多种场景。
储能变流器按场景分类
华安证券提到,过去几年,储能业界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电池技术、电池价格下降幅度以及储能容量的提高。随着全球储能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电池逐渐成了标准化的普通产品,重点也从电池硬件转移到储能系统(ESS)的组件,特别是储能平衡系统(BOS)和储能变流器(PCS)。其中,储能变流器PCS在先进系统管理和电网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加。
除了重要性逐渐提升,从成本构成上看,储能变流器在储能系统中的成本占比也仅次于电池。
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包含电池、储能变流器(PCS)、温控系统、消防系统以及管理控制系统和其他软硬件系统。
根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测算,在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中,电池占比约60%,储能变流器PCS占比约20%。此外,能量控制系统占比约10%,电池管理系统占比5%左右。
进一步拆分来看,储能变流器上游主要由IGBT、印制电路板、电线电缆组成;中游为工频升压型储能变流器、高压直挂型储能变流器;下游为风光电站、光伏电站、电网系统、变电站等。
其中,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用于电压、电流和频率等的调节,其效率直接影响储能PCS的功率转换效率,是储能PCS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尽管储能变流器的上游元器件行业市场竞争已经较为充分,但IGBT仍以进口为主,国产渗透率较低。
“储能变流器决定了输出电能的质量和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池的寿命。”华安证券提到,目前,国内形成了成熟的组串式和集中式规模化储能变流器产业链,伴随着储能装机量的提升,行业进入爆发期,各公司百家争鸣,需求的扩张为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红利。同时受限于上游IGBT供应不足,IGBT国产化进程加速,储能变流器行业机遇大增。
与光伏逆变器技术同源,但毛利更高
由于储能变流器与光伏逆变器在使用场景、技术原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上都有着较高的重合度,因此储能变流器企业也大多来自于光伏逆变器厂商。
但华安证券也提到,储能场景对逆变器的需求比光伏并网场景更为复杂。除了直流向交流转换外,还需要具备从交流转换为直流、并离网快速切换等功能,同时储能PCS还是双向变流器,有充电和放电两个方向的能量控制。
因此储能变流器的技术壁垒、售价以及毛利率均高于光伏并网逆变器。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未来3-4年的装机总量超过之前近10年的总增长量。
GGII调研显示,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产业链规模破2000亿,其中电力储能产业链规模从2021年的480亿元,增至2022年的1600亿元,其中PCS增幅达248%。
根据根据目前储能系统的市场价格约为1.5元/wh,华安证券测算,2023年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到32.6GW,储能系统国内市场规模将达近千亿元。
目前,国内的储能变流器市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头部化趋势,但未出现绝对龙头。
国内市场中,储能系统的终端客户大多是以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为主,因此业主在招投标中会指定部分电网体系内的储能变流器产品配套出货;从海外市场来看,产品质量和接入标准等要求的标准更高,因此头部企业和抢先布局海外市场的企业则更具优势。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PCS上市企业有30 家。根据CNESA统计,在2021年的PCS全球出货量榜单中,阳光电源、科华数据、比亚迪位居前三位,占据主要市场。
华安证券认为,由于当前国内储能变流器市场集中度较高,但由于市场尚未被完全开发,随着国内大型储能放量与海外大储市场开启,储能变流器业务有望迎来加速期。
微型逆变器出货量稳步高增
功率提升和光储一体化,是储能变流器的技术迭代方向。
一方面,光伏电池片与组件功率提升显著,随着210mmTOPCon组件的市场占比提升,户储端对于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需求也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光储一体化的储能变流器是海外大趋势,与户用并网逆变器渠道高度重合,可以代替传统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降低成本,提升光储系统管理效率。
此外,微型逆变器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路线,尽管尚处于发展期,但全球出货量稳步高增。2021年数据显示,微型逆变器出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3.61GW,同比上涨58.3%。
从发电效率上看,微型逆变器能够实现组件级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华安证券指出,相较于组串式,组件级的MPPT技术能够更好的规避组件不匹配、局部阴影等造成的失配损失。同时微型逆变器由于启动电压低(20V 左右),弱光效应更好。
不过,我国微型逆变器供应商较少,目前的出货仍集中于海外龙头Enphase。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相关技术研发较晚,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市场对于微型逆变器的需求处于导入阶段,尚未进入放量阶段。
华安证券认为,此前,由于单瓦成本略高、应用场景等限制,过去全球微型逆变器在分布式市场的渗透率维持在2%-5%之间。当下,随着全球居民用电价格的飙升,微型逆变器作为更为安全和高效的产品,将加速其在户用光伏领域的渗透。
多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喜
储能逆变器成重要增长点
根据光大证券测算,2023年逆变器全球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其中,储能逆变器将贡献最大增量。
面对千亿规模的蓝海市场以及更高的毛利诱惑,场景相似、技术同源的光伏逆变器厂商进军储能PCS领域有着先发优势,而储能逆变器也正在成为驱动光伏逆变器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近期,多家光伏逆变器产业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喜公告。
阳光电源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32亿元至38亿元,同比增长102%至140%;实现扣非净利润30亿元至36亿元,同比增长125%至170%。
阳光电源表示,报告期内,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抓住机遇,持续加强 研发创新,深耕全球市场,全球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器等核心业务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强,出货量和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知名的并网逆变器供应商锦浪科技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至11.0亿元,同期增长119.49%至132.15%。
锦浪科技表示,公司所从事的组串式并网逆变器及储能逆变器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内外销需求旺盛。随着公司新建产能的释放,公司产品的交付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此外,昱能科技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至3.8亿元,同比增长230%至269%;德业股份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5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长150.62%至167.91%。
天风证券认为,储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带动储能逆变器需求,也带动了逆变器行业向储能赛道切换。产品方面,分布式储能对混合逆变器需求旺盛,大储方面组串式储能等精度更高方案将引领产品迭代方向。竞争格局来看,由于行业尚处快速增长期,因此各企业仍在市场端做差异化竞争。
“展望23年,我们认为新产品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渗透率提升&盈利从阶段性底部反弹,或是最强主线。”天风证券团队表示,环节上首推微逆和储能占比高的逆变器公司。
中邮证券认为,储能行业是长期优质超级赛道,未来数年将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将是储能行业长短期高增的起点,中国大储增速预计翻倍,欧美等国也保持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