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技术诞生并开始一起发展。在当时的技术背景下,钠离子电池需要解决高温循环产气、低温循环充电以及高压循环寿命等多重难题,应用非常困难。相比之下锂离子电池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应用的前景比较光明。所以众多厂家放弃了钠电池的研发,把精力转向锂电池。自此钠电池被冷落,锂电池一骑绝尘占领了大部分的电池市场。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电池产业也迎来了黄金期。随着大量的电池装车下线,电池原材料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价格暴涨,特别是锂。据统计,2020年--2022两年内锂的价格翻了近10倍。专家认为如果完全不控制,在资本的运作下锂的价格会停在一百万倍。
成本上涨利润压缩还仅仅只是车企忧患之一,最大的隐患是锂资源一直被卡脖子。据统计,我国锂矿资源进口依赖占比超过70%。和芯片一样,依赖进口就存在被卡脖子窒息的危险,一旦锂矿出口国利益受损感觉到了威胁,或者哪怕是心情不好了就开始停止供应,而对我们来说,相关的产业链就会被拦腰截断甚至摧毁。危机感向来都是前进的最大动力,如何确保在锂矿上不被卡脖子,如何再一次弯道超车。冷落已久的钠电池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首先地球上钠的含量非常丰富均匀,它不像锂资源那样稀缺也无需依赖进口,这从源头上就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这是个关键的大问题。其次,钠电池和锂电池本来就是同时起步的,其制造技术和工艺基本相同,钠电池可以完美的承接锂电池的生产线,投入太大的改造成本就可以转化成产能,直接生产,做到无缝连接。最后就是钠的储备非常丰富,价格便宜,成本节约了车价就降下来了,那些浑水摸鱼的卖得死贵的车就会被驱逐,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非常友好。考虑到诸多优点,钠电池的研究和发展又被重新重视。
随着技术不断地迭代更新,钠电池存在的诸多问题一定会被逐一攻克。目前国内已有新能源车装备了钠电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钠电池就可以量产造福于民,你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