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战略目标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仅2022年就成立了接近四万家相关企业,除了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企业之外,不乏服装、家电、食品、环保等跨界A股上市公司。
新型储能正值风口,储能“老兵”和储能“新锐”同台竞技,哪类企业能脱颖而出?
上海聚信海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聚新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齐伟认为有三类企业具备在储能行业生根发展的基础:一是传统制造企业,比如像光伏头部制造企业,他们已经拥有了比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包括全球的营销渠道;二是已经在储能深耕多年,比如电池企业,他们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三是在商业模式上具备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企业。
海聚新能源便属于在商业模式上具备独特性和创新性的储能新锐企业。
闪亮登场
海聚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依托母公司聚信租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金融 + 产业” 双重优势,为客户提供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投、融、建、运”一站式投资运营服务及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经过近几年的布局和积累,海聚新能源的储能业务在2023年迎来第一波发展高潮。
2月18日,签约公司首个电网侧百兆瓦级储能示范项目;
3月6日,与苏美达共同投资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就发电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独立储能等领域资源共享;
4月13日,签署深圳龙岗区200MWh用户侧储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4月20日,签约东阳地区100MWh虚拟电厂项目合作协议。
此外,海聚新能源一期5GWh储能设备生产基地也将在今年正式投产,系统级测试平台也已投入运行。
由无到有、从小变大,海聚新能源乘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东风,逐渐成长为新能源行业领域的标杆企业。
商业模式独特性
储能集成商or投资商or运营商?
目前来看,整个储能链条中,头部企业基本都会涉及储能集成业务、投资业务以及运营业务,在齐伟看来,这是成为储能领域一流企业所必需的,也与海聚新能源未来规划不谋而合。
作为拥有资本背景的海聚新能源来说,投资肯定是一块重要业务,但储能电站作为一种特殊资产,单一的储能投资商已不能满足当下行业发展需求。
据齐伟介绍,储能产品有两个关键点:安全和交易。其中,安全是储能压舱石,安全不仅涉及到系统安全还有整个电站生命周期的运维安全;第二点,储能只有通过交易才能产生利润,交易基于目前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具备专业化的业务技能,一般企业是无法掌握核心交易能力的。
基于以上考虑,海聚新能源将传统储能系统集成商和投资商链条外延,致力于成为具备储能设备制造、建设、投资、运维以及交易能力的储能运营商。
搭建储能生态圈
当然,要成为覆盖多个链条的储能运营商并不容易,除了自身要具备较强的实力之外,更需要联合产业各方力量,海聚新能源对此早有布局。
4月26日,海聚新能源在杭州举办了“聚星联盟”2023年分布式储能合作招商大会,海聚新能源将充分发挥“产业+金融”双重优势,在用户侧、网侧储能业务重点逐步释放百亿资金,不断优化全产业链生态,坚持技术创新与突破,积极拓展全产业链价值实现场景,打造储能行业的高科技领军企业!
谈到此次举办“聚星联盟”的初衷,齐伟坦言:“海聚新能源母公司聚信租赁近20年来一直服务于终端用户,服务金额已达450亿以上,积累起几千家客户资源,基于母公司在用户侧服务上的先进优势,海聚新能源决定发起‘聚星联盟’,大力拓展分布式储能业务。”
齐伟透露,“聚星联盟”计划释放百亿资金,打造10GWh储能示范项目,前期重点围绕江浙沪等中东部地区,后期逐步在全国推广。为实现这一宏伟计划,海聚新能源重点做了几件事。
资金储备上,除了海聚新能源自有资金外,联盟联合了各大央国企、海外资本的加入,比如今年和苏美达共投10亿成立合资公司,就是专门服务于投资储能业务;
技术储备上,从储能集成硬件设备产业链来说,海聚新能源前期主攻 BMS和EMS,这也是为了整个储能交易体系的打造。产能来看,海聚新能源一期5GWh储能设备生产基地也将在今年正式投产。
基于储能安全考虑,海聚新能源不惜重金打造全国运维团队,该团队不仅服务于自持电站,也将对所有储能用户开放。在齐伟看来,分布式储能运维不同于分布式光伏,光伏运维不好最多影响发电效率,储能运维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是电站以及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对此,海聚新能源打造出了三级储能运维体系:一是安全;二是培养专业交易团队,确保电站利润;第三,运维服务半径大且效率高,运维人员可以保证半小时内随叫随到。
完成各类资源整合后,针对下游想加入“聚星联盟”的合作商,海聚新能源进行了合作模式上的创新。联盟成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产品经销、储能EPC、储能投资、区域代理等多元化选择,联盟还可以针对大家不同短板对合作商进行赋能。
在“聚星联盟”2023年分布式储能合作招商大会现场,一众代理商蜂拥而至,纷纷与海聚新能源进行集中签约,为“聚星联盟”在全国推广开了一个好头。
用户侧储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其实从目前国内储能应用分布上看,用户侧储能占比并不算太大,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一季度,新增新型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中,“大储”依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源侧和网侧项目储能规模合计占比超90%。用户侧储能,虽然规模体量上不及“大储”,但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和大型储能不同,工商业储能主要通过峰谷价差来为企业节省成本。此前碳酸锂价格高企,工商业储能盈利性差、回报周期长。4月份,碳酸锂价格一度跌破20万元/吨,不到半年跌幅超过60%,储能项目建设成本下降,下游企业也纷纷加大投资。
除了储能价格下降以外,近两年峰谷价差也趋于稳定,2022年全国31个典型省市的总体平均价差为0.7元/kWh,共有16个省市超过平均值,而0.7元/kWh也正是用户侧储能实现经济性的门槛价差。其中,位居价差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广东省(珠三角五市)1.259元/kWh、海南省1.07元/kWh、浙江省0.978元/kWh。尤其是近期,广东东莞、深圳、肇庆以及浙江温州等地区陆续发布了针对储能项目的补贴政策,这些都为进一步缩短工商业储能回收周期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聚新能源作为储能运营商,公司认为源侧储能目前更多的是作为新能源的附属设备,还不具备很好的盈利模式,网侧储能虽然在个别地方已经正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但大多数地区电力市场还未放开,政策多变也导致储能盈利的不稳定性,所以海聚新能源目前将工商业储能作为重点市场开拓,同时也会在某些重点区域布局个别电网侧项目。
重点打造虚拟电厂
据齐伟介绍,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方面,海聚新能源首先会将虚拟电厂作为一个重点产品系列来打造,并希望通过“聚星联盟”形成规模化效应。2023年已签约了300MWh虚拟电厂合作协议。
今年4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调研北京独角兽公司时曾提到,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更好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用户需求。齐伟认为,虚拟电厂就是储能在用户侧一个非常好的创新的应用。其一,虚拟电厂可以为用户节省电费;其二,通过虚拟电厂调峰调频,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齐伟说:“海聚新能源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专业的运维和交易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运营虚拟电厂必备的,可以将虚拟电厂所拥有的资源和电网调控完美结合。”而且通过“聚星联盟”的资源整合和业态合作,也能在虚拟电厂形成一种创新合作模式。
齐伟坚信,随着电力市场改革进程推动,电力现货以及辅助服务交易规则会逐步完善并在全国推开,这就为虚拟电厂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盈利是能保证的。目前,山西已经做了第二批虚拟电厂示范,深圳也在强推虚拟电厂业务,包括宁夏也刚发布了《虚拟电厂建设工作方案》。
谈到未来储能发展,齐伟坚定地认为,储能市场足够大,赛道足够清晰,我们能做的就是走好当下,坚持技术研发为王,将储能设备、运维服务以及交易能力等软硬件产品打磨好,静待市场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