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贝特瑞在深圳发布钠离子电池硬炭负极材料——探钠350及钠电正极材料贝钠-O3B。
贝特瑞中央研究院李子坤博士在发布会上介绍,“探钠350”材料比容量可达35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达90%,贝钠-O3B材料比容量可达145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将大幅提高钠电池的容量及循环寿命,并显著提高充电效率及极低温性能。
据悉,搭载贝特瑞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是铅酸电池的4倍,超长循环3000周,是铅酸电池的6倍,实现5分钟极致快充,并在-40°C的极端低温环境下,仍可以正常使用。
2022年8月,贝特瑞在全新升级的中央研究院曾展示其对标一流电芯企业,升级建设整套全新半自动化示范电芯测评生产线。该电芯测试线具备锂电、钠电、固态电池制备能力和干法电极制作技术,可为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组合应用和电芯开发提供一站式全套解决方案。
多家企业发布钠电最新进展
电池联盟注意到,除了贝特瑞,日前,还有多家企业也发布了各自在钠电领域的最新进展。
宁德时代5月15日参加2023年福建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上市公司治理交流时表示,钠离子电池具备低温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等方面优势,公司已宣布首发奇瑞车型,并将于2023年实现产业化。随着产品的落地应用,钠离子电池将得到更多客户(含国际客户)认可。
5月9日,正力新能对外公布了正力·钠离子电池等覆盖陆海空全场景应用的前瞻技术和代表性产品。据悉,得益于深厚的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正力新能已经完成钠离子电池布局。材料层面,正力新能选择聚阴离?化合物和层状氧化物两种正极路线,第一代功率型产品可满足3C充电、循环寿命高达3000次。正力新能第一批高功率钠离子电池已在海外装车测试,电芯在20C倍率下容量保持率高达94%,-20℃低温下具备92%的容量保持率。
长虹能源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2023年长虹三杰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重点推进钠离子体系、IFR26700圆柱铁锂电池、高容量电芯等核心技术储备。钠离子电池方面:依托苏州研究院为载体,18650-1300高功率长寿命钠离子电池项目研发目前处于开发阶段,同时已对26700、32、46大圆柱系列的钠离子电池做了相关研发规划,未来钠离子电池将成为公司业务的有效补充。
同兴环保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产品的中试放大实验正在稳步推进中,争取尽快实现产品量产。
传艺科技目前生产的钠离子电池型号为18650、26700及方型71173204电池产品。该公司董秘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提到,公司钠离子电池项目一期产能正按计划爬坡,进展顺利。产品市场拓展情况良好,已实现订单和销售收入,大规模效益释放尚待产能规模的进一步释放。
同时,传艺科技已向江苏银行等组成的联合银团申请不超过20亿元的项目贷款,用于公司钠离子电池项目。截至目前,牵头银行已审批通过,参团银行处于正常的审批流程中。
此外,维科技术近日发布2023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预案,公司本次定增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含35名),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亿元,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年产2GWh钠离子电池项目。
钠离子电池大火的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钠离子电池通过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脱出实现电荷转移,和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相似。凭借高安全性、高性价比、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钠离子电池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新能源电池的重要产品。
由于钠分布于全球各地,完全不受资源和地域的限制,所以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有非常大的资源优势。因此,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钠离子电池的市场空间巨大,根据浙商证券研究所对钠离子电池总体市场规模预测,预计2025年钠离子电池需求总量可以达到88GWh,2030年钠离子电池需求可以达到378GWh。
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对钠离子电池支持政策:2021年10月,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强布局、健全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标准、统筹引领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其中包括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正领先世界。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4月4日报道,在用于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型电池开发方面,中国的存在感正在提升。统计过去10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有关专利的数量位居首位(占到一半以上),特别是在被视为最有可能替代锂离子电池的钠离子电池专利方面大幅领先日美。
据报道,中国尤其具有优势的是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钠离子电池。钠的资源丰富,可以减少锂和钴等稀有金属的使用量。虽然容量低于锂离子电池,但材料成本可大幅度下降。
钠电产业化步伐加快?
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华阳股份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上车"和量产步伐正在加快。
4月底,有知情人士表示,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将搭载于奇瑞汽车新能源品牌iCAR的首款新车,该车预计今年四季度上市。此外,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还将在奇瑞的新能源小车上量产,如QQ冰淇淋、小蚂蚁等。
iCAR方面也宣布,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双方还将推出联合电池品牌,覆盖M3P、钠离子电池等领域。
此外,还有消息称,比亚迪的钠离子电池也将在下半年量产上车,搭载车型为海洋生物系的海鸥。
虽然有机构预计,2023年为钠电产业化元年,有望实现小批量出货,2024年实现大批量量产,规模有望达到30GWh。但是,由于当前钠离子电池还存在能量密度低,规模小等问题,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有限。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或逐渐扩大。天风证券报告指出,短期来看,低速四轮车、通信备电储能等电池门槛较低的领域有望率先应用钠电,预计产业化落地的节点在2023年第二季度,规模放量的时间点在2023年下半年,2023年钠电池的出货规模有望在5-10GWh。
中长期看,预计基于目前成熟的层状氧化物正极体系,钠电有望于2024年上半年在低端乘用车上放量;预计2024年下半年以后钠电有望逐步在大储领域渗透。预计2025年钠电的总空间有望在100GWh上下。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钠电或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