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的市场正迅速扩大,竞争也日益激烈。业内专业机构表示,2022年国内储能电池相关的扩产项目(其中部分涉及动力储能一体化产能)已达26个,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总产能达820GWh。2023年上半年预计新建的280Ah专线将释放出约80GWh的产能,叠加上动力储能一体化产线的产能,总释放产能将超过150GWh。
此外,未来三年,储能领域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70%,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接近700GWh,而到2030年则将超过2TWh。
行业加速扩产的同时也埋下了储能锂电池产能过剩的风险,电芯厂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产能过剩导致供应过多,而需求相对增长较慢,导致电芯价格的下降。2023年以来,大型项目的连续开标已经将储能系统和电芯的报价降至历史低点,部分大型储能电芯报价已低于0.74元/Wh。随着价格的传导至下游,中国电力储能直流侧集装箱的报价已经降至1.02 - 1.35元/Wh区间,整个储能产业链的价格下行已经成为一大趋势。
其次,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大型企业会采取降低价格、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或者增强售后服务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行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对于一些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或者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很难通过规模经济抵消行业生存压力,未来储能电池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主流电芯制造商正在基于储能电芯技术的竞争加速,不断在电池容量、循环寿命、效率、宽温性能等方面展开技术创新。在最近的CIBF深圳国际电池技术展会上,超过十家电池制造商展示了其300Ah及以上容量的储能电芯产品,这显示出储能电芯容量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的主要竞争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电池企业已经占据全球储能电池的主导地位,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前十大储能电池供应商中,九家来自中国。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储能电池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代表了全球储能电池领域的竞争。
由于电芯成本约占整个储能系统成本的50%-60%,使用自产电芯的企业在理论上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当前国内头部电芯厂商纷纷以电芯技术进入储能系统领域,形成纵向一体化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