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要从当前炙手可热的储能赛道挑选出一家“超新星”的话,那么非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辰储能”)莫属。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5月24日,海辰储能注册资本从1.72亿元人民币变更为8.63亿元,但原股东结构和持股比例不变。这意味着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经营实力成倍增长,急于向外界秀出肌肉。
同时,该公司的经营项目也从“锂离子电池制造”变更为“电池制造”,并新增“储能技术服务”,透露出其储能电池路径将不局限于锂离子电池的信号。
过去一两年,海辰储能向外界充分演绎了何为狂飙突进:其重庆130亿规模的制造基地,从签约到落地,仅用48天时间;成立四年,融资五轮,迅速跻身第一方阵,仅B轮就融资20亿,估值170亿元;若再加上银行授信,累计融资超过600亿;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
尽管是一家to B公司,但它却斥巨资大肆铺陈户外广告,“海辰储能电池2022中国双第一”的广告宣传语遍及楼宇、高铁等广告框中,由此被业界戏称为储能届的“网红”。
与其在宣传上的高调相比,这家明星公司的创始高管团队却异常低调。三名核心创始人中,除了总经理王鹏程,吴祖钰和林秀华几乎对公众隐形。该公司的股权结构也极其复杂,仅机构股东就达35个,持股比例亦未对公众公开,外界似乎很难一窥海辰储能的真实面貌。
高调与神秘交织,狂飙中的海辰储能笼罩似乎是在刻意将自己隐身在迷雾之中。颇具戏剧性的是,2019年,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从宁德时代离职创业,曾从老东家大肆挖人,带走一批业务骨干,但向来在专利诉讼中咄咄逼人的“宁王”却对此相当大度,放任“屠龙少年”成长。
如今,海辰储能的上市计划箭在弦上,可以预见的是,一场造富运动即将上演。
01
挖“宁王”墙角?
2019年12月27日,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辰储能原名)正式成立,在它的背后站着三位创始灵魂人物——王鹏程、吴祖钰、林秀华。从公司成立始,他们一直保持低调神秘的面目。
联合创始人王鹏程是1号员工,身为福建泉州人,骨子里流淌着创业基因。2002年,他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曾在福建省某政府机构工作6年。
但天性活跃的他“待不住”,之后跳槽进入了多家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在创立海辰储能前,他还曾于2015年创办过一家亲子教育公司,不过两年后夭折。
▲王鹏程。图片来源:海辰储能微信公众号
2018年,王鹏程再度出发,筹谋选择一个“大赛道”创业,由此与吴、林聚首。但目前,外界无法得知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产生了交集。
海辰科技发展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为吴祖钰,他更为低调,至今从未接受过公开采访,个人经历成谜。根据为数不多的公开视频及图片资料来看,他沉默内敛、身材削瘦,圆镜片后的目光犀利,文质彬彬,学者气质浓厚。
▲吴祖钰。图片来源:重庆卫视
笔者多方查询资料发现,80后吴祖钰的确也是一名技术专家。作为福州大学化学硕士,他对海辰储能的研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企查查统计,该公司申请的1400多项专利中,吴祖钰一人就参与了106项。
耐人寻味的是,吴祖钰本人、海辰储能与宁德时代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吴祖钰创业前在宁德时代至少工作6年。据谷歌专利数据,2012年7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他在宁德时代共计申请了67项专利,涉及储能领域的集流体、极片及电池等,不过主要专注于车用方面。
2018年7月,宁德时代首批限制性股权激励名单中,吴祖钰现身其中,为217名入选的中层管理者之一。
一年之后,吴祖钰离职创业,并从宁德时代带走6名以上核心骨干员工,包括孙明煌、张万财、卢光波、王铈汶、黄成则、吴聪苗等。他们曾和吴祖钰共同入选宁德时代同一批股票激励名单。笔者还注意到,海辰储能高管之一的易梓琦,也曾有过在宁德时代工作的经历,不过没有进入股权激励计划。创业团队集结了不少于8名前员工,海辰储能的“宁德系”色彩可谓相当浓厚。
上述股票激励计划限售期5年,每年仅可解除限售比例20%。因此,当决定集体出走时,吴祖钰及前同事们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放弃绝大部分股票行权,与未知风险共舞。
▲海辰储能2023敦煌戈壁远征。图片来源:海辰储能微博视频
创业是一场孤勇者的冒险,但好在吴祖钰并不孤独。在一群创业伙伴的扶持下,海辰储能的专利申请取得爆发式增长,不断夯实立足之地。
据谷歌专利数据,吴祖钰名下专利在2021年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集中在电芯和储能系统领域,当年申请多达92项,仅用一年就超过在宁德时代的6年。
如今,张万财作为海辰储能产品经理,也承担着核心研发任务,在海辰储能取得了约200项专利,主攻“两芯一控”电池模组与储能系统。
在视专利竞争如洪水猛兽的锂电池行业,宁德时代如何处理吴祖钰的出走及“挖墙脚”行为,外界不得而知。但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彼时储能电池尚在襁褓之中,未对宁德时代的主业和地位形成威胁。
在业界,宁德时代素来以对侵犯专利赶尽杀绝知名,并屡屡胜诉。比如,对动力电池竞争者中创新航、中航锂电的侵权不依不饶,众创新航曾被判赔偿宁德时代3580万元。对于海辰储能的网开一面,或许在于吴祖钰当时选择了一个尚属市场空白的领域,避开了白热化竞争。
早在2011年成立当年,宁德时代就已开始布局储能业务。2017年,这家动力电池巨头曾募资42亿用于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项目。但该公司储能业务2017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1645万元、1.89亿元、6.1亿元,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仅为0.08%、0.64%、1.3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巨头毕竟是巨头,起步才几年,就轻松订单过亿。更重要的是,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在2018年出现了10倍的爆发式增长,或许这个关键信号是促成吴祖钰创业的导火索之一。
如今,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出货量双双维持全球第一。据EnergyTrend储能报告,2022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量53GWh,全球占比43.3%;2022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449.80亿元,占比13.6%,毛利率17.01%,研发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研发人员1.6万名,储能相关项目拟投入至少150亿元。谷歌专利显示,目前,宁德时代获取的专利已经超过7100项。
从出货量、营收、利润、专利数量等维度来看,海辰储能显然无法与宁德时代相比。据EnergyTrend储能,2022年,海辰储能电池出货量为5GWh,甚至不在前十名之列,被笼统列入“其他”。2023年,其出货量预计将首次突破25GWh。
但在卧榻之侧,“海辰速度”必然会让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内的巨头有所忌惮。
海辰的专利储备、团队规模、营收、市场声量都在急剧扩大。员工数量从2020年的125人,到2021年的近1000人,2022年又膨胀了6倍,仅研发人才就超过1000人;营收也从2019年的60万元左右,一跃增长到今年一季度的百亿订单。
在资金弹药加持下,海辰储能时刻保持冲刺姿态,王鹏程强调,“2025年之前是战略排位赛,如果不能站在第一梯队,就落后了”。
02
隐秘的“天使”
海辰储能如今的崛起,离不开一位神秘的天使投资人。
王鹏程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创业前期,“储能根本不是蓝海,是没人明白的海”,几乎没有投资人能看明白储能的逻辑。
早期天使融资,是海辰储能能够活下来的救命钱。为海辰储能雪中送炭的重要人物便是林秀华,但我们很难在公开报道中觅其踪影。
林秀华不仅是海辰储能的首个天使投资人,也曾是最大个人股东,起初握有股权61.64%。
王鹏程透露,海辰储能天使轮融资靠的是自筹资金。由厦门海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注资,该公司幕后还有一名持股67%的大股东——珠海市海恒新能源技术合伙企业。而珠海海恒是林秀华、吴祖钰、王鹏程三人出资成立,林秀华初始股权高达92%。
工商资料显示,2020年1月1日起,王鹏程担任公司总经理,林秀华任执行董事。
那么,为什么是林秀华?她究竟是谁?
据上市公司垒知集团(曾用名“建研集团”,全称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招股书披露,2004年,林秀华作为58名自然人股东之一,出资23.28万元,持股0.776%。经过多轮股权受让,2007年,她持有公司2%股份,出资60万元,拥有180万股。股票发行后,持股比例降为1.5%。
招股书显示,林秀华生于1964年,厦门人,大专学历,2004年的职称为助理工程师,在站主检工程岗位任职,长期居住在厦门思明区。
但另据一篇发表于2009年的同名作者论文简介,林秀华学历为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研究和质量控制。
关于学历、职称以哪个说法为准,我们无法下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投资海辰储能时,林秀华已经55岁,而她绝非一名普通的退休建筑工程师。
2020年11月前后,海辰储能花光了天使轮融资后,一度发不出工资,两名创始人甚至准备随时抵押房产。但幸运的是,海辰储能随后引入了5名新股东,即海辰致诚、海辰创享、厦门事丰晟通投资、厦门汇鑫壹号投资、厦门君有道投资,公司得以续命。
海辰科技发展对新股东出让了31.3%的股权,林秀华对海辰储能的持股比例也随之降到46.33%。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林秀华也是海辰致诚、海辰创享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持股比例分别为99%、63%,再度对海辰储能输血。
从海辰储能成立之前设置双层架构控股,再到多家实体交叉持股海辰储能,折射出林秀华深谙资本运作之道。
据天眼查资料,林秀华现今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为厦门红天创投、珠海海恒投资、厦门天时丰投资、厦门天郁德投资、海辰科技发展、上思县振兴房地产测绘等7家公司。
林秀华的投资之旅始于2012年。这一年,垒知集团成立了厦门红天成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厦门红天创投”),注资2265万元,由垒知集团董事长蔡永太任执行合伙人,林秀华为11名合伙人之一,持股9.94%。
正是通过厦门红天创投的对外参股投资,林秀华间接持有厦门天时丰、厦门天郁德、厦门京道天仁、厦门京道联萃天和创投四只基金股权,开启了更为波澜壮阔的投资旅程。
上述四只基金拥有同一名操盘实控人,即厦门京道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简称“京道基金”)董事长何红章。何红章1989年起担任青岛大学副教授,2001年离职。2002年进入投资领域,历任西藏明珠董事、广西国发投资总裁、上海九城投资总经理等职务,有着20多年投资经验。
京道基金官网介绍称,其自2011年成立以来,管理了30多只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包括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在内,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近百亿元。据天眼查,京道基金为厦门首家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曾入选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管理机构。
而在厦门京道联萃天和创投的最终受益人名单中,甚至还出现了国资委、厦门市国资委、厦门市财政局等国有资本的身影。
通过与大佬何红章联手,林秀华登上了更大的投资舞台,投资版图也急速扩张,站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据官网介绍,京道基金的投资案例包括国轩高科、未名医药、容百科技、国盾量子、埃夫特等多家上市公司,涵盖30余家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包括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云计算、半导体、航空航天、生产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毫无疑问,林秀华也将从中分得一杯羹。
作为海辰储能成立之初最重要的“金主”,林秀华却在2021年5月中旬隐退。
据企查查数据,时年57岁的林秀华,先后将珠海海恒82%的股权转让给吴祖钰,卸任海辰科技发展、珠海海恒、海辰储能、海辰致诚、海辰创享等海辰系多家公司法定代表人等高管职位,将“大权”移交吴祖钰。通过此举,林秀华在海辰储能的最终受益股份从52.41%下降到37.61%,吴祖钰持股则一跃从33.52%上升到48.32%,成为台面上的实控人。
林秀华的这一系列操作我们无法猜测动机,但或许很大程度上是在为海辰储能接下来的融资扫清障碍。
林秀华目前还担任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该公司为福建轻纺控股核心成员企业,实控人为福建国资委,垒知集团也是股东之一。而福建轻纺控股是福建省国资委旗下15家国有控股集团公司之一。
到了2022年11月4日,林秀华又重新成为海辰科技发展的监事,参与着海辰储能的发展运作。
目前,经过多轮股权稀释,特别是2022年B轮融资后,海辰储能的股权结构更加复杂且不对外公示。而该公司的股本价格也水涨船高,B轮融资每股价格近100元,在相关投资人看来,“极贵,除非接盘老股,否则很难入局”。
海辰科技发展对海辰储能的持股比例,经过多轮融资,从100%降到了2021年11月22日的48.86%。B轮融资之后,海辰科技发展最大机构股东的地位是否依然维持?外界已无从探知。
不过,海辰科技发展的股权结构显示,吴祖钰、王鹏程、林秀华仍为前三大股东,最终受益股份分别为60.11%、10.57%、7.33%。
03
疯狂的“造富运动”
在储能行业,海辰储能计划于2024年上市已是“公开的秘密”。这家超级新星的上市,本质上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富运动。
通过对公开报道的梳理,笔者发现,除了创始双雄,海辰储能还有多名核心高管握有不小的权力。整体呈现年轻化,以80后、90后为主。
2021年5月18日,在与重庆市铜梁区签署「海辰储能重庆基地」130亿元的投资协议之前,吴祖钰率领一行五人会见了重庆市市长胡衡华。
重庆卫视对这则新闻的报道中,记录了海辰储能罕见的高管群像:除了吴祖钰、总经理王鹏程,其他三人分别是副董事长望靖东、合伙人鲁承诚、副总经理易梓琦。
望靖东和鲁承诚,既是投资人,也是深度参与业务的高管,足见分量。
一个对比的佐证是,在海辰B轮20亿融资中,“风电一哥”金风科技也仅获得区区5000万元的额度。“这点钱就是毛毛雨。那么多金主爸爸,能分到已经不错了。”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能够在这个炙手可热的超级标的中独占鳌头,望靖东和鲁承诚亦颇为神秘。
▲王鹏程,望靖东。图片来源:重庆卫视
70后的望靖东,曾任格力电器CFO、董事、副总裁和董秘书。2020年8月17日,望靖东从格力“裸辞”后,几乎无缝切换到海辰储能的投资创业中。
这从他密集的投资节奏可以看出来:2020年11月5日,望靖东成立珠海市众远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当年11月24日首次投资海辰储能,投资额为500万元,获得了5%的股份。2021年10月18日,他又通过珠海众远新能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增持海辰储能。
望靖东拥有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在格力电器18年期间,一直扎根财务一线,擅长工业产品的毛利率变动分析、利润管理等。
有了望靖东的加入,吴祖钰“如虎添翼”,储能电池的成本控制、利润提升将上一个台阶,为达成“五年储能降本一半”的目标增加胜算筹码。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亮点是,望靖东在该公司申请专利超过10项,但他并非化工专业出身。投资人全身心投入公司战略规划、一线研发,在业界也颇为少见。
高管团队的另一名重磅投资人、合伙人鲁承诚则通过峰和资本旗下三只基金持有海辰储能股份。
▲易梓琦、鲁承诚。图片来源:重庆卫视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鲁承诚于2021年11月29日创办海南峰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管理着20只基金,规模10-20亿元。峰和资本首次持股海辰储能是在2022年1月,并在当年10月的B轮融资加注投资。
鲁承诚生于1982年,创办峰和资本前,曾任上海朝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历任平安证券投行事业部高级业务总监、华林证券投行事业部投资副总经理、国联水产董事、广东金晟丰投资副董事长、深圳市前海中益基金法人等,投资履历相当丰富。
就职平安证券期间,鲁承诚参与了国联水产、南国置业、沃森生物等多家公司IPO上市保荐项目组,擅长股权运作、股权并购。这不禁令人猜想:在海辰储能的上市路途中,鲁承诚能否帮助该公司平步青云?
在这5名高管中,90后易梓琦格外引人注目,一人身兼海辰储能董事、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数职。2015年,他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毕业后,便长期专注于储能锂电池研发。资料显示,他是2006届本科生,在海辰储能提交了130项专利,其中100项已获授权。而在2016年4月,他曾作为团队成员之一(非第一作者)在宁德时代申请了一项「聚合物保护膜、金属锂负极片、锂二次电池」的专利,不过2019年才获得授权。
据公开招聘渠道,海辰储能重庆基地的副总经理月薪60k-90k,身居核心管理层的易梓琦的薪酬无疑会高于这个水准。可与预见的是,上市之后,海辰储能高管团队的个人财富必将集体大涨。
另外一名值得关注的高管是刘志云,为海辰储能的6名董事之一。他于2022年8月进入,与其他高管交集较少。据公开资料、相关公司公告,出生于1977年,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现任厦门国航、厦门东亚机械、圆信永丰基金等8家公司董事,曾任科华数据、游族网络、七匹狼、奥佳华等7家公司董事。他曾在科华数据担任长达六年的独董,直到2019年10月30日离任。在科华,他获得的税前年薪总额为5.4万元。在海辰,想必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在核心高管层之外,海辰的骨干员工也将从员工持股计划中受益。
股权穿透可发现,海辰储能员工持股主要是通过厦门海辰致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厦门海辰创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大投资实体,这两者均为海辰储能的直接持股股东。
海辰致诚吸纳了持股员工60多名,前四大受益股东分别为吴祖钰(49%),副总庞文杰(12.4%),总裁办孙明煌(10%),副总、工程部负责人冯登科(9.2%)。
值得提及的是,海辰致诚的股权架构比较复杂,由一、二、三号投资基金共同持有,因此能够囊括众多员工。
海辰创享实际持股员工40余名,易梓琦为实控人,「海辰创享一号」为机构大股东。
此外,海辰储能还设立了6个员工持股基金,命名规则为“厦门海辰海创N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N即从1到6的数字),共计将近200名员工持股。
目前,这六家机构还没有产生任何资本动作,按照海辰致诚、海辰创享的成立规律,不妨大胆猜测,「厦门海辰海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有相当大的概率面世,作为员工股权激励兑现的承载实体。
根据上述数据粗略统计,海辰储能约300名员工拿到了股权激励,核心管理层、研发工程师均包括在内。
由于海辰的研发团队以90后为主力,可以推测,海辰储能上市后,将有可能造就一批中国最年轻的富豪。
他们的成功,或许会激励更多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奔赴创业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