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降温负荷灵活调节技术将大有可为
“夏天”和“热”是两个无法解绑的名词,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下,“空调”加入了这个组合,成为夏日不可缺少的一环。近年来,夏季空调降温负荷不断增大,占我国最高电力负荷比重不断提高。
2015年~2019年夏季,全国最高降温负荷从1.8亿千瓦增至2.1亿千瓦,占最高电力负荷比重超过20%。今年入夏以来,浙江等南方省份夏季空调降温负荷已超过最高电力负荷的1/3,北京等部分城市夏季空调降温负荷占比甚至高达50%。
“截至目前,我国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特别是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有效保障电力平衡,既要加大供应力度,也离不开需求响应、移峰填谷技术的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苏铭表示。
错峰蓄冷既降成本又保供应
“与电能相比,冷(热)能更易于储存。”苏铭告诉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蓄冷作为一种储能技术,可实现夏季空调降温负荷时段性、灵活性调节,既有利于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又有利于促进电力移峰填谷。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刘凡介绍说,首先,应用冰蓄冷技术,夜间制冰、白天供冷,降低中央空调负荷用电成本。近年来,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办公楼、商场、体育馆、宾馆、饭店等建筑物安装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技术在夜间用电低谷期,利用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在白天用电高峰期,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满足建筑物降温需求,减少空调电力负荷。实践表眀,冰蓄冷技术可以转移尖峰时段40%~50%的空调制冷负荷,大幅减少了白天高峰电价时段用电量,既降低了空调系统的整体运行费用,又有效助力电力负荷移峰填谷。
其次,推广水蓄冷技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与冰蓄冷原理相近,水蓄冷在夜间用电负荷低谷时段蓄冷,在白天用冷需求高峰时段释放。水蓄冷技术可利用大型建筑本身具有的消防水池来进行冷量储存,具有投资小、运行可靠、制冷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2020年厦门翔安新机场综合能源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水蓄冷综合能源站,预计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投资4000余万元,还将显著缓解高峰时期供电压力。
再次,开发智能控制算法,实现空调降温负荷的最优调节。通过优化空调设备的控制算法,让降温负荷更多在电力低谷期间运行。例如,在商场开业之前的低谷电价时间段启动通风和空调,利用谷电进行制冷,把夜间蓄积的热提前降温,从而一定程度降低人流高峰期降温负荷。
分时电价政策回应市场期待
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分时电价政策,提出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
据秦骏(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成耀龙介绍,蓄冷技术、降温负荷控制技术等错峰用电技术已有不少成熟应用。
“以我们做的一栋2万平方米的商场及办公楼项目为例,空调日运行费用3500元,在当前峰谷电价差0.4元/千瓦时的情况下,采用错峰用电技术后,可以降低约40%的高峰负荷,同时每天可节约电费600元。但是,企业需要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改造,投资回报周期在6年以上,投资意愿明显偏低。在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新的分时电价政策下,投资回报周期可以降到4年以内,将会大幅调动企业自发投资改造积极性,助力相关技术和服务发展。”成耀龙说。
苏铭表示,不低于4∶1的峰谷电价价差,将显著改善蓄冷技术的盈利能力,促进更多地方、更多企业应用蓄冷技术;有效的市场化分时电价信号,将真正发挥“指挥棒”作用,激励精细化负荷控制技术应用,切实将相对刚性的空调降温负荷加以平滑。因此,随着相关政策付诸实施,蓄冷、降温负荷优化控制等错峰用电技术有望取得长足发展,得到更广泛应用,从而更大限度释放需求侧削峰潜力,助力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平衡,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