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间,天宸股份公告,公司拟与安徽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合同》及《项目投资补充合同》,将投资建设光储一体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新建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20GW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制造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1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8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5GW高效太阳能电池+6GW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制造生产线,计划投资36亿元。
天宸股份此公告一出,受到了多方广泛关注。跨界新能源领域的上市公司并不少见,缘何天宸股份如此惹人关注呢?
净利润不足四千万
资料显示,天宸股份的主要经营业务包括房地产销售业务、出租车业务及物业租赁等,此前未涉足新能源领域。
2022年,天宸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44亿元,同比增加482.85%;归母净利润3593万元,同比下滑70.8%。其中房地产业务收入为2.31亿元,占比达到94.67%。
对于一个净利润不足四千万元,房地产业务占比超过90%的企业来说,斥资116亿元跨界布局新能源业务无异于一场“豪赌”,自然备受关注。
那么,资金、技术实力都不够雄厚的天宸股份跨界的底气又是从何而来?
天宸股份公告指出,目前公司已经预备了十余人的核心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管理团队。相关人员具有行业内头部企业多年中高层管理从业经历,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交付经验,具备方案设计、项目投建、系统搭建等相关业务能力。同时计划在现有团队的基础上,同步
从同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引进更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
至于资金及项目用地,天宸股份在公告中提到,项目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及外部融资,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将代建厂房(含装修)及配套设施。
实际上,天宸股份现有业务已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亟需转型谋求新的发展道路。而光
伏行业是结合新能源发电与半导体技术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也是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重点支持的新能源行业,储能系统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效率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故此入局光赛道,以期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根据上交所4月的问询函,占比达94.67%的房地产业务,是天宸股份2022年新增业务,且全部确认在第四季度,如扣除相关收入利润,公司很可能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就此而言,布局新能源业务是天宸股份“拯救”自我的一次重要投资,但前路显然困难重重。
业内共识:储能系统集成商即将迎来淘汰赛
储能产业链主要由上游设备、中游系统集成和运维,以及下游应用端组成。其中中游储能系统集成为核心环节,上承设备提供商,下接储能系统业主,已经成为储能行业的必争之地,但新入局者不一定能分得一杯羹。
一方面,技术、渠道、资金是三重决胜壁垒。储能系统集成并不只是简单地把电池、PCS、BMS、温控等设备进行组装和集成,而是要对各关键设备进行统一协调,同时承担着“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因此储能系统集成商既需要拥有电芯(电化学领域)、PCS和匹配电网的电子电力领域的扎实技术储备,也需要资金大量投入,以开拓业务渠道、提升技术实力。
另一方面,储能系统集成市场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马太效应显现。来自中电联《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报告的数据显示,2021年之前,我国每年新成立的储能相关企业为3000-4000家,2022年成立了38294家,是2020年的10倍、2021年的近6倍。
2022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为7.3GW/15.9GWh,同比增长200%,相比而言,市场主体的增长速度更快。
就储能系统集成商而言,远景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郑汉波曾表示,目前国内有上万家储能系统集成商。而据CNESA和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商CR10(前10名的市占率)就已超过75%。
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其他储能系统集成商自然就出在挣扎边缘。统计数据显示,从上市储能企业的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储能系统业务的毛利率普遍在10%-15%,净利率则为微利水平。
也就是说,储能集成商利润微薄是目前业内普遍存在的现状。远景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郑汉波曾在5月17的一场行业会议上的发言提到:“很多储能系统集成商还在解决生存问题,到明年可能 80%(储能系统集成商)企业会倒下。”
天合储能战略市场与产品管理总监李秉文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洗牌的速度未必会如‘明年倒下80%系统集成商’这么快,但是整个储能行业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洗牌的阶段。”
不难看出,虽然万亿储能市场前景诱人,但头部企业高管均预判行业即将开启“淘汰赛”。在残酷又激烈的竞争格局下,缺乏资金、技术及客户渠道积累的企业或将最先出局。
于天宸股份而言,除了储能赛道,亦将面临光伏领域的白热化竞争,转型之路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