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中旬两天拿下23GW订单后,仍进行持续扩产,亿纬锂能的“千亿版图”显现。
6月26日,亿纬锂能发布《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报告》。
文件中对于募资70亿,用于实施“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和“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说明。
88GWh+392GWh意向性需求
亿纬锂能表示,项目一拟新增约23GWh圆柱磷酸铁锂电池产能,主要应用于乘用车、户用储能等领域。截至目前,公司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已取得的未来5年的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88GWh,足以覆盖公司圆柱磷酸铁锂电池产能。
项目二拟新增约21GWh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产能,主要应用于乘用车领域。截至目前公司46系列动力储能电池已取得的未来5年的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392GWh,足以覆盖公司大圆柱电池产能。
而此前6月中旬,亿纬锂能先后宣布与 Powin 签订 10GWh、与ABS 签订 13.389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供货协议。
就储能领域,不只是上述两家美企,亿纬锂能还成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电、国电投、阳光电源等发电侧和电网侧配套服务的指定供应商,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等电信运营商、通讯设施龙头企业在通信储能领域开展业务合作,并在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细分领域积累了德业股份、固德威、沃太能源等一批客户。
2022年储能出货量增长450%
2022年亿纬锂能无论是储能电池出货量,还是排名都突飞猛进,根据市场预测,其2022年储能出货量约是11GWh,排在第三。之前的2021年亿纬储能出货大概是2Gwh,仅仅排在第六,2022年一年公司储能出货量增长了450%。
2023年一季度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业务实现了超过3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接近200%。
2023年,储能业务很可能将成为亿纬锂能的最主要业务并且逐渐超过动力电池业务。据机构预测, 2023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可能在30GWh左右(20Gwh三元电池,10Gwh铁锂电池),而储能电池出货量可能将会超过30GWh。
2025实现电力储能100GWh
为了满足需求、更快速抢占储能市场,亿纬锂能加快产能扩张步伐。亿纬锂能今年先后在曲靖、荆门、简阳、匈牙利等地落地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合计产能超123GWh,总投资达362.71亿。
据亿纬锂能战略规划,到2025年其将实现电力储能100GWh产能规模。而据国泰君安统计,目前亿纬锂能储能产能规划约为218.5GWh,仅次于宁德时代的342GWh。
图说:亿纬锂能未来5年产能释放计划(图源于亿纬锂能公告)
对于本次募资计划,亿纬锂能表示,至 2027 年,本次募投项目释放产能约 39.23GWh,占同期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需求量的比例约为 1.19%;上述全部在建及拟建项目释放产能约302GWh,与公司现有产能规模合计约 336GWh,占同期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需求量的比例约为 10.14%,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Q1产能利用率下滑原因?
根据公告,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 1-3 月,亿纬锂能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9.04%、96.14%、92.82%和 81.59%,保持在较高水平。2023 年 1- 3 月产能利用率略有下降,主要是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品中的方形磷酸铁锂类的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利用率较低所致。
而方形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64%、94.54%、 94.94%和 78.50%。对于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较低,亿纬锂能指出,主要原因系公司“亿纬动力厂区建设项目”“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项目” 以及“年产 10GWh 的储能电池项目”等重要的方形磷酸铁锂扩产项目均于 2023 年一季度开始投产,截至 2023 年 3 月末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故平均产能利用率较低。随着公司上述项目调试逐步到位,预计动力储能电池整体产能利用率将恢复至较高水平。
图说:同行业可比募投项目的主要收益指标情况对比(图源于亿纬锂能公告)
据悉,亿纬锂能本次募投项目中,23GWh 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达产年毛 利率为 16.13%,21GWh 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达产年毛利率为 18.64%。
大规模快速布局的背后,是亿纬锂能对自身竞争力以及市场前景的的高度自信。此前有亿纬锂能相关人士表示,储能在手订单远远超过公司可以实现销售的产能;且亿纬锂能已经明确表示,其2023年的营业收入目标,是较2022年(363.05亿元)翻一番。
早在今年年初亿纬锂能总裁刘建华雄心勃勃,言犹在耳:“进入2023年,我们将加快打造最具创造力的锂电池龙头企业,全年计划营收达到100亿美元,力争在2024年实现千亿营收目标。”如今,在动力电池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亿纬锂能构建千亿扩张版图,其重心是否会更进一步转向储能?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