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博思创”)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如果上市成功,这将又是一群美国海龟们回国创业的经典故事。
它由张剑辉和徐锐夫妇领头,钱昊和舒鹏是联合创始人,周志峰和杨洸后来加入。
他们有显赫的学历背景,分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州立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个博士、3个硕士。他们很看中员工学历,海博思创的硕士以上学历者占四分之一。
张剑辉、钱昊和舒鹏三位创始人,都曾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过。但张与他们在那里只交集过一年时间。或许,正是那个时间点,他们一起萌生了创业的种子。
在2011年11月,张剑辉和舒鹏一起创立海博思创,徐锐跟随;一个月后,钱昊与他们会师。
十分巧合的是,张剑辉和徐锐都是黑龙江哈尔滨人,而张剑辉和杨洸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一个专业博士毕业。此外,周志峰是由战投公司启明融合提名进入海博思创的外部董事,没有持股、没有领薪酬。其余五位的薪水拉平,约146万元。
招股书显示,海博思创是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目标客户是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
按照海博思创上市挂牌31亿元估值,张剑辉、钱昊、舒鹏的账面财富分别为6.4亿元、0.9亿元和0.58亿元。但这个估值,与海博思创最后一轮估值,已经整整缩水了一半。
一、股改后依然催化估值泡沫,12位股东浮亏50%
45岁的张剑辉是海博思创核心的核心,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肩挑。钱昊和舒鹏、徐锐、杨洸皆为副总经理。
作为海龟,他们为海博思创上市铺路的技巧,远胜于本土的创业者们。它在股份制改造之后,还完成 3 次增资以及 2 次股权转让,最终将股东数定格在39名,可谓是蔚为壮观。
时间回溯到2011年4月,张剑辉一个人注册了海博思创的前身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住所在北京海淀上地信息路2号。
此后的9年间,海博思创共经历 8 次增资及 6次股权转让,注册资本由 100 万元增加至 11,283.52 万元,股东由 1名增加至26名。此时,已经股改后的海博思创,估值高达23亿元。
但这只是张剑辉迈上引战道路的开端。
2020 年 9 月 22 日,华能聚能保以 5,000.00 万元认购增资海博思创 1.22%股权,把它的估值直接拉升至41亿元。从23亿元到41亿元,它只花了3个月时间。
2021 年 6 月 28 日,合肥蔚悦、东方氢能、长江兴宁、楚天长兴、丝路科创、湖州云菏、清控银杏、海宁聚恒保、海国智鑫、融智翠微花56,020万元对海博思创增资 9.40%股权,令估值飙升至59.6亿元
十分神奇的是,三个月后,长江兴宁莫名其妙地退出了,把自己持有的2,000万元的出资义务及相应股份无偿转让给株洲长证。长江兴宁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长江证券旗下的私募基金,而株洲长证是它的关联企业,株洲市国资委是大股东。
2021 年 9 月 22 日,湖州云菏、海宁聚恒保、海国翠微、丝路科创、杭州荟能、嘉兴鼎菏以34,150.00增资 5.42%的股权,将海博思创的估值锁定在63亿元。
至此,海博思创的 39 名股东集齐,其中含 35 名机构股东、4 名自然人股东和1名外资股东QM10。
但到了2023年6月,令股东们没有料到的是,招股书却给出了31亿元的挂牌价。从账面上算,2020年9月股改之后进入的13名股东,都浮亏了。除华能聚能保之外,其余12个股东的账面持股价值缩水了一半。他们一共向海博思创投入了9.5亿元真金白银。
回过头来看,股改之前的26个股东最划算,别人成了冤大头。
二、扭亏的秘密曝光,74.58%高负债媲美地产行业
海博思创的官网上,描述"发展历程"里的2023年,写上了四个字——敬请期待。
张剑辉们所期待的,是海博思创能成功挂牌上市。
在2022年,海博思创的业绩暴增至26.3亿元,前两年的营收分别为3.7亿元、8.4亿元,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166.28%。
业绩大增之后,海博思创的利润也发生变化。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359.2万元,处于亏损状态。继2021年以1126.1万元的净利实现扭亏后, 海博思创2022年收获了1.7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直接较上一年暴增约15倍。
即便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它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166.64 万元、-570.46 万元和 12,689.88 万元。
海博思创2021年成功扭亏、2022年净利大增,它的秘密在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从前一年的1696万元增加至5026万元。
不仅如此,海博思创三年来的归母净利润扭亏,主要是由非经常性损益带来。仅2020年度,它的归母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3807万元。
纵观2020年和2022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主要是来自海博思创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分别为2971万元和3602万元。
在2020年,海博思创处置了部分从事新能源车辆租赁运营业务的8家子公司,将其转至合营公司东风海博;在2022 年,海博思创将又亿恩新动力全部股权卖给了艾迪精密(603638.SH),作价6938万元。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海博思创的负债率过高。
在编制招股书时,张剑辉们藏了一个小心思,在开头的“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里,只写了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2020年48.45%、2021年25.09%、2022年44.62%。但合并的资产负债率远不止这个数,分别为56.82%、47.55%和74.58%。而2022年的同行可比公司均值为53.29%。
超过70%的负债率,可以媲美房地产行业?最近一两年,很多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就是高负债、加杠杠导致。张剑辉希望通过海博思创上市,把负债降下来。截至目前,海博思创的负债高达48.86亿元。
2021 年末和 2022 年末分别较上年末增长 82.38%及 263.30%,主要系业务规模增长,导致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合同负债等大幅增长,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
三、绕不开的宁德时代,一场电池火灾蒙尘IPO
和很多储能及电池系统同行一样,海博思创绕不过一个企业——宁德时代。
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海博思创向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的采购的金额分别为15,291.29 万元、66,518.68 万元和281,961.10 万元,占全年采购比例为 54.57%、60.57%和 80.97%。从中可以看出, 2022 年向宁德时代采购占比有较大幅度提升。
再来看一下它的客户。
从2020年至2022年,海博思创向前五名客户合计的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50.88%、78.16%和83.70%。其主要客户不乏有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等主要央企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
2022年,海博思创最大客户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电投控股的阿拉善右旗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新源智储能源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二者达成销售额9.43亿元,贡献了35.91%的营收。
在采购和销售方面,海博思创的关联交易频繁。近三年,它向关联方采购的金额分别为4,940.04 万元、7,678.61 万元及8,686.04万元,占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17.63%、6.99%及 2.49%;向关联方销售的金额分别为 2,045.22 万元、20,290.61 万元及 80,386.27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2%、24.22%及 30.61%。
此外,海博思创有浓厚的清华系背景和国资背景。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联席董事长吕大龙最终持股海博思创6.54%。IDG资本、国务院国资委、海淀区国资委均为最终受益人。
这显然与张剑辉的履历有关,他本科及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海博思创的多个股东如银杏天使、清控华科、银杏自清、西藏龙芯、启迪孵化器等均为清华系资本。
在繁华的表面下,海博思创也受到重大诉讼的困扰,最令张剑辉头疼的是中裕酒店案。
案件的经过是这样的。2017年7月 ,北京中裕世纪大酒店向江苏杉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租赁2.352MWh 储能系统,这个储能系统设备来自海博思创。2019年4月海博思创成为被执行人,安装于中裕酒店地下二层配电间电池储能室发生火灾。
因而,海博思创被认定存在连带责任。海淀区人民法院被诉金额4955.05万元,冻结了海博思创名下价值 4,981.01 万元的财产。截至海博思创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海淀区人民法院尚未宣判。
那场火灾,这对于正在冲刺IPO的海博思创来说,一直是个挥之不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