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国家能源局召开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等行业关键信息: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
今年上半年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从投资规模来看,新投运新型储能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
上半年风电、光伏新增并网超1亿千瓦,是新型储能大爆发的根本原因。
01
上半年能源重点项目投资超万亿
今年上半年,能源领域重点项目投资超过1万亿元。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指出,国家级重大项目、新能源投资、能源网络基础设施投资、新型储能等新业态四大投资领域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其中,新能源完成投资占比接近四成。
甘肃、新疆、山西、湖北、云南、广东等地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提速,完成投资额均超过100亿元;山东、河南、浙江加大城镇和乡村分布式光伏布局建设力度,完成投资额均超过120亿元;
内蒙古、甘肃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集中式风电投资增势不减,山东、广东海上风电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此外,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一批生物质发电项目加快形成有效投资。
综合能源、新型储能、充电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扩大。
青海、新疆、内蒙古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投资持续释放,浙江综合智慧能源快速发展,湖南、新疆、甘肃、重庆一批系统独立型和新能源配套新型储能项目建成投产,广西、广东、云南、河南充电桩建设加快推进。
02
新型储能拉动投资逾300亿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透露,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从投资规模来看,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新投运新型储能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刘亚芳指出,具体来看:
储能技术路线方面,保持多元化发展趋势。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相对成熟的储能技术保持快速发展,超级电容储能、固态电池储能、钛酸锂电池储能等新技术也已经开始投入工程示范应用。截至2023年6月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占1.1%、压缩空气储能占1.0%、铅酸(炭)电池储能占0.9%。
截至2023年6月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区分别为:山东294万千瓦/590万千瓦时、湖南264万千瓦/527万千瓦时、宁夏197万千瓦/391万千瓦时、内蒙古165万千瓦/329万千瓦时、新疆122万千瓦/313万千瓦时,装机规模均超过100万千瓦。
华北、西北、华中地区合计超过全国总量的80%。其中,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30.0%、西北地区占比26.8%、华中地区占比23.5%。
从2023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来看,排名前5名的省区分别为:湖南2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山东139万千瓦/272万千瓦时,宁夏107万千瓦/211万千瓦时、内蒙古106万千瓦/210万千瓦时、新疆83万千瓦/228万千瓦时。
03
储能缘何爆发?
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为储能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亟需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达1.01亿千瓦,是新型储能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二是支撑技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及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科学优先调用和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创新示范、先行先试。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多种示范引领带动效果凸显,新型储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三是新型储能特性与传统的储能技术形成优势互补,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使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有更多的选择。较之于传统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选址灵活便捷、建设周期短、响应快速灵活、功能特性和应用场景多元,方便在不同的场景中解决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时带来的随机性、波动性与间歇性等问题。
四是有关企业、高校、机构和各地政府发展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和工程应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许多地方政府党政主要领导高度关注,通过开展省级试点示范、制定补贴政策等方式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发展。能源企业、社会资本等各种投资主体对于新型储能的投资热情高涨,加快了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和落地进度。
04
储能政策密集落地
从国家能源局的部署来看,储能相关政策制定正在日益完善。
刘亚芳表示,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新型储能的科学配置和调度运用持续发力,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政策规范,规范和指导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相关规划工作,推动新型储能科学优先调度运用和参与电力市场。
以《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为例,刘亚芳介绍道,“十四五”及中长期我国规划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建设多个大型风光发电基地项目,为保障输电通道能够稳定送电,基地需配建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协调运行,迫切需要研究制订有关标准规范。
在此背景下,《导则》历经1年多研究论证,于近日正式出台,明确了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涉及的配置规模、技术选型、选址规划、建设布局与时序、系统接入、继电保护以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和计算方法。在全世界首次针对新能源大基地输电配置新型储能这一新生事物,回答了“新能源基地配置新型储能应满足哪些功能要求?”“新型储能配置的容量应如何测算?”等关键问题。
《导则》的实施将为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提供技术指导,填补我国标准在该领域的空白。
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开展电力领域综合性监管。新型储能项目运行调度、市场交易等情况已纳入重点监管内容,推动新型储能等调节性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刚进一步强调,为适应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下一步将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起草《关于优化电力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 推动用户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的通知》,以市场化机制调动工商业可中断负荷、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用户侧资源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二是启动编制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三是深入开展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和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建设运营综合监管,进一步规范电力调度交易行为,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