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国网新源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天池电站”)上水库波光荡漾。
天池电站位于河南南阳市南召县马市坪乡,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机组,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9.62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2.83亿千瓦时。
8月29日,天池电站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为区域电网提供更加可靠、灵活高效、绿色清洁的电力保障。
科技支撑
施工用上汽车、管道机器人
大坝碾压控制是保证抽水蓄能电站大坝质量的关键环节。大坝建设过程中,天池电站率先在抽蓄行业成功应用了无人驾驶振动碾,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大坝碾压质量,实现对大坝碾压过程的精细化、智能化管控。
▲无人驾驶振动碾
无人驾驶振动碾如同全能汽车机器人,具有导航、程序控制、环境识别等功能。建设者提前设置好振动碾的行进速度、碾压路径、振动频率等各类参数,便可实现振动碾的自动化作业。“从大坝的左岸到右岸路径约400米,施工范围大,需要多台振动碾同时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国网新源河南天池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安全总监刘富强介绍道,“针对多辆碾压机械同时运行,我们搭建大坝碾压智能控制系统,可远程监控各个碾压机的状态,保障施工安全高效。”
变形监测是大坝安全的一道技术屏障。大坝填筑完成后,如何诊断形变?
天池电站强化创新驱动与数字赋能,联合深圳大学探索研发高精度管道变形机器人。“传统的点式测量无法让我们直观了解变形程度,我们通过在坝体内预埋U形柔性管道,将便携式的测量仪器放入管道中。它监控范围大、灵活度高。”刘富强说道。
为确保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安全可靠,天池电站积极推进数字电站建设,开发应用新场景,创新应用多项科技成果。
▲天池电站上水库
“伏牛天路”助振兴
百姓安居又顺心
“住上了新房,上下班都是水泥路。”家住西大庄移民新村的天池电站物业服务人员邹德华脸上洋溢着喜悦,“家里孩子多,在电站工作,既能兼顾家庭也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天池电站上下水库公路,被称为“伏牛天路”。它是基建期的施工道路,也是生产期的保障通道。建设初期,通往上水库区域仅有一条临时道路,“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被当地群众称为“建在悬崖上的道路”。
建设过程中,考虑到部分路段地势陡峭、地质条件较差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选,在不改变路线长度、坡度及建设投资的前提下,天池电站上下水库公路采取明线改隧道的方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了伏牛山区的植被原貌。
▲天池电站进场公路
自开工建设以来,天池电站为当地村民提供的后勤、安保、绿化等长期服务性工作岗位吸纳120余人就业,工程建设、物资运输等临时工作岗位用人3000余人次。
▲天池电站移民新村
此外,针对极端天气可能对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电站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并制订防汛应急预案。白翠峰说:“电站可腾出防洪库容300万立方米,这相当于为村民预留了4小时的转移时间,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借助天池电站“东风”,西大庄移民新村不断更新乡村生活的“打开方式”,一幅“美丽乡村+共富乡村”的振兴图景徐徐铺展。
动能转换助保供
保障大电网安全运行
夜幕将至,天池电站上水库与群山融为一体。
在几百米深的地下厂房内,灯火通明,机组高速运转,环绕机组表面不同颜色的灯带闪烁。
“红灯亮起代表机组正在发电,绿灯亮起则意味着正在抽水。”国网新源河南天池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运行部副主任曹永闯说。
▲天池电站下水库
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山体内部的双向水道,向上“巨龙吸水”抽水储能,向下“喷涌而出”放水发电。一升一降,电能、势能、动能间互相转化,发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等重要作用。今年夏天,河南地区气温持续攀升。迎峰度夏期间,天池电站机组启停频繁,3台机组综合利用小时数达414.4小时,发电量1.70亿千瓦时、抽水电量2.03亿千瓦时。
▲天池电站地下厂房
5月底,河南南阳各地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但同时也遭遇了1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烂场雨”天气。为保障夏粮丰产丰收,南阳各地启用400多台烘干设备,用电负荷攀升。天池电站迅速响应电网需求,2台已投运机组计划外发电12次、抽水18次,计划外抽水发电总时长202小时,为有效平抑华中电网波动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