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对实现能源转型非常重要。虽然新型储能发展迅速,但目前还是抽水蓄能占据储能届龙头老大的位置,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
8月16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征求对《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的函,提出到2035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增加到3亿千瓦。这一“小目标”要超过预期的。那么按照目前抽水蓄能的存量和未来增速,能实现吗?
建成规模不足规划的三分之一
国家能源局这一文件主要有两个超预期:
1)十四五新增目标超预期:此前征求意见稿指出十四五期间新增装机2000万千瓦左右,本次政策明确出十四五期间新增装机1.8亿千瓦,是此前的9倍。
2)总目标超预期:此前预计到2060年底总装机达到1.8亿千瓦,但是本次政策指出到2035年就需要达到3亿千瓦。
截至2020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量只有3149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15年时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将增长约10倍,年均增速17%。
而且,目前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远低于国家规划。从2009年起,我国已经开展的全国第一轮抽水蓄能选点规划及部分省(区、市)规划调整,提出规划推荐站点105个,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1.1亿千瓦装机。但是截止到2020年6月,国内目前在运的抽水蓄能电站共22座,总装机容量1923万千瓦,在建26座,总装机容量3615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成规模尚不足规划目标的1/3,严重滞后。
不过抽水蓄能行业也无需瑟瑟发抖,因为国家给新型储能提出的“小目标”更大。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 年,要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要达到30GW以上。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规模(30GW以上)将达到抽水蓄能规模(62GW以上)的50%。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底,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占比达到了89.3%,其次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占比为9.2%。目前新型储能的规模还远远不如抽水蓄能,GW数还在个位数徘徊。要在十多年中赶到30GW,路漫漫其修远兮。
电力脱碳化让抽水蓄能迎来机遇期
有了政策支持,8月17日,抽水蓄能概念股逆势上升,泰福泵业、粤水电和中国电建涨停;深水规院大涨逾13%;东方电气、大元泵业、葛洲坝、浙富控股等跟涨。
作为传统的储能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当电力需求低时,多出的电力产能继续发电,推动电泵将水泵至高位储存,到电力需求高时,便以高位的水作发电之用。
抽水蓄能技术比较成熟,单体规模较大,适合电网侧的大规模调峰调频,主要用于解决电网级的系统性问题,响应速度慢,尽管建设成本较高,建设周期较长,但利用效率较高,使用周期较长,综合成本较低。
就成本和收益来说,目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基本数据是吸纳4度电释放3度电,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一度电的成本之外,没有其他的损耗。因此,抽水蓄能仅有0.21-0.25元/kWh的度电成本,在各种蓄能技术中度电成本最低。与电化学储能对比来看,抽水蓄能单位投资成本是电化学储能的30%-50%,寿命是其3-5倍。
除了成本低,还有一个原因是对煤电调峰的替代作用非常强大。与煤电调峰相比,煤电只能单向调峰,抽水蓄能可以双向调节。当负荷很低、风光量很大时,煤电调节就会有浪费,而抽水蓄能可以把能量储存起来,进行双向调控。
抽水蓄能领域专家认为,这些年来抽水蓄能发展不快的主要因素是煤电的缘故。由于我国现行的厂网分开体制,煤电调控费用由发电企业负担,抽水蓄能需要电网自己花钱建设,所以电网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倾向于让发电企业多建煤电。
在近期举行的抽水蓄能专家交流会上,有学者提出:“我国13年实现过碳达峰,因为2009年煤价高企,发电企业使用煤电会造成亏损,所以更倾向于水电核电和风电,13年的时候我国依靠水电和风电完全满足了社会增长需求。2013-2016连续四年碳排放量都在下降,但2009年以后煤价下降,2013年之后煤电又成为主要方向,2017年碳排放也开始回升。”
但是煤电的退出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尤其是煤电作为调峰资源必然会被其他形式所取代,抽水蓄能和常规水电、新型储能都必须顶上。
这也是国家此次为抽水蓄能制定超预期目标的根源所在。
16亿千瓦资源站点已确定
这么多年抽水蓄能建设一直完不成规划,除了煤价下跌导致煤电调峰重新占据主导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地理限制,上下水库建造要求条件严苛。
与此同时,抽水蓄能电站的投资成本较高,一般需要30年以上的回报周期,更有不少电站根本无法盈利,导致这一领域一直是国企为主,民企基本很少介入进行投资。
不过此次《征求意见稿》让其制约因素有望解决。针对地理限制因素,《征求意见稿》称,2020年12月国家启动的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资源站点普查中,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共普查筛选出资源站点1500余个,总装机规模可达到16亿千瓦,分布较广。
为了解决抽水蓄能的盈利问题,意见稿还提出在2035年将提高全国平均输配电价1.3分/kwh。
这份文件并非终点,接下来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将出台: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开展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推动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以保障抽水蓄能健康发展。
近期举行的抽水蓄能专家交流会上,专家提到另一个解决发展困境的途径:提升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的规模。
抽水蓄能有两种方式,现在建的大部分都是纯抽水蓄能,比如北京的十三陵水库,是专门为抽水蓄能发电建一个水库;另一种是混合式抽水蓄能,是在电站的上库和下库安装抽水蓄能机组,既可以作为常规水电站,又可以作为抽水蓄能电站。
专家认为,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水电装机是全世界第一,大部分梯级开发的水电站都可以进行加泵和扩机,经过改造后很多常规水电都可以变成抽水蓄能,未来最有发展的应该是混合式抽水蓄能。
在混合式抽水蓄能发展中,其实小水电大有可为。这几年小水电在很多地区受到政策上的排斥,甚至闲鱼市场都有了很多小水电机组二手在售卖,卖者惶惶,应者寥寥。小水电虽然因为在无序建设上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但是就小水电本身存在价值来说,还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和抽水蓄能电站结合之后,这种水电的价值尤其大:夏季洪水期水量大可以发电,枯水期发挥抽水蓄能作用调节风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小目标”定得高,但3亿千瓦的抽水蓄能是可以实现的,加上常规水电和小水电改造,最终可能不止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