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交集团新能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推动广州公交集团“交通+储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期,广州公交集团新能源产业园(燕岭)试点建设车规级500KW/1MWh梯次电池储能电站已正式投产运营,此次项目为大湾区交通系统内首个使用公交车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储能项目,具有投入成本低、运营周期长、充放电体量更大等优势。
1、技术创新方面
燕岭储能系统采用新一代退役电池“整包利用”技术,首批电池采用公交集团无轨电车退役的动力电池配置,按照技术设计与规划,后期还可兼容不同品牌的退役电池,储能电池容量还能进一步提升至1.5MW。
2、经济效益方面
一是梯次电池造价比新电池低,降低储能系统的总体投入成本。
二是由于梯次电池低成本优势,可增加电池的更换批次,从而延长了储能系统的运营周期(新电池储能周期10年,梯次电池储能周期预计11-12年)。
三是作为工商业用户侧储能,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峰谷电价差套利,即通过晚上电网低谷时充电,白天用电高峰时放电,以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减少停电限电损失等,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预计燕岭储能项目全运营周期内可节约电费约400万元。
3、协同消纳方面
燕岭梯次电池储能系统与产业园区的“大功率超充一条街”“屋顶光伏发电站”协同联动,经过园区综合能源平台进行精细化与专业化的能量管理,共同创造“光储充一体化”降本增效的价值。
新能源产业园(燕岭)梯次电池储能试点项目的落地,将有助于广州公交集团检验公交车梯次电池储能电站的技术可行性、运营可靠性和经济效益性,为以后的复制推广,快速建设同类型的储能系统提供更精准匹配的场景参考。
随着广州近日印发了《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及“双碳”战略持续发展,储能行业无疑是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我国用户侧储能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储能产品的经济性逐渐显现,渗透率不断提升,已在众多场景获得广泛应用。《实施意见》中提到拓展产业市场空间,拓宽交通领域纯能发展模式,构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电池租赁、回收利用的新型储能生态体系,鼓励在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和超级快充站配置储能设施,鼓励灵活发展工商业储能应用场景,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后续广州公交集团新能源公司将继续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部署,积极落实《实施意见》,结合集团现有的场地、新能源业务、退役动力电池及场景等资源,打造一系列梯次储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