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盐城市首款钠离子电池在亭湖实现批量性生产,每天产出可达三万支。全市首款钠离子电池实现量产,为全区乃至全市新能源产业链增添了新动能。
“碳达峰”“碳中和”“储能”“新能源”是近几年的几大热词,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不断催生新储能技术。如今,在锂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据了解,相较于同类产品,钠离子电池具有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以及在耐高低温性能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40℃低温环境下可放出70%以上的容量,热稳定性远超强标安全要求,同时电池循环寿命也优于铅酸电池,其材料成本约为锂电池的三分之一。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两轮自行车与摩托车、多功能三轮车和低速四轮电动汽车等领域,以及对快充和低温性能有需求的场景。
“从目前的情况看,将来它会和磷酸铁锂电池实现互补,铅酸电池将来也有一部分会被它取代。目前我们的订单量源源不断,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日夜加班地赶进度、保生产。”江苏亿特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实,绿色低碳已成为众多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储能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钠离子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后,储能成本有望迎来大幅降低,未来也将成为铅酸电池的替代和锂电的强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