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东交易中心公示信息显示,目前山东已有17家独立储能入市交易。其中6、7月各入市四家,8月即将入市三家,是独立储能参与市场化交易数量最多的省份。
今年5月1日20时-5月2日17时,山东电力现货实时市场节点电价连续22个小时负电价,创历史记录,最低实时电价出现在5月2日17时,相当于每度电卖负8分5。
实际上,“负电价”从侧面代表了山东“绿电”供给充沛。产生负电价,说明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市场亟待储能“削峰填谷”。
2023年到2025年,山东新型储能装机预计规模将新增3GW。
目前枣庄市举例,它风光发电装机总容量253.66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容量31.9%,彻底打破了火电独大局面。不到两年时间,滕州、山亭、台儿庄落户储能电站“三巨头”。华电在滕州的储能项目,是国内目前最大的集中共享式电化学储能调峰项目,也是山东首个完成“倒送电”调峰储能示范项目。
市场很简单,复杂的是利益。
事实上,中国电力改革已搞了20多年,现在才走到现货交易市场第二轮试点,2019年,山东作为首批试点启动了电力现货市场。尽管中国电力市场改革不断向前迈步,但仍然保持统购统销模式,原因就是电力需要长期稳定的供应,签订中长期交易合同是从上游的煤炭企业到下游电网企业的主流选择。
公开报道显示,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开启后,政府给参与市场的主体作出了各种交易限制。其中一条,作为卖方的发电厂,必须保证每个月不低于80%的发电量总量通过中长期交易卖出,不超过110%的发电量总量通过中长期交易卖出;作为买方的售电公司和直接参与交易的大用户,必须保证每个月不低于80%的代理电量/用电量总量通过中长期交易买入,不超过110%的代理电量/用电量总量通过中长期交易买入。
这也意味着,能够进“菜市场”买菜的大户并不多。当负电价出现时,大部分企业的大部分用电量还是按照合约价结算,只有用电超计划了,才会临时到“菜市场”捡“便宜菜”买。
越来越多的独立储能入市对山东新能源消纳产生积极影响,也将对山东电力现货价格产生影响,未来独立储能收益计算逻辑也将进一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