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公司自主研发集成的116千瓦/233千瓦时工商业储能一体化柜,顺利通过CMA/CNAS并网检测,成为行业内首个通过CMA/CNAS并网检测标准的新型储能创新成果。
116千瓦/233千瓦时工商业储能一体化柜CMA/CNAS检验报告
随着“双碳”目标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确立,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等重要作用。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
实力出众方能“储”类拔萃
近年来,公司以创新应用场景为牵引,围绕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探索研究适配新型储能应用场景的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随着工商业储能装机规模持续提升,新型储能在应急保障和调节能力领域的作用愈发凸显,116千瓦/233千瓦时工商业储能一体化柜应“储”而生。
116千瓦/233千瓦时工商业储能一体化柜在结构设计、安全管理、电池PACK稳定性、平台数字化管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拥有独立的供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系统等自动控制和安全保障系统,可在能源保供、削峰填谷、需求响应、离网备电、台区重载治理等场景深度应用。
116千瓦/233千瓦时工商业储能一体化柜
安全可靠
单簇精细控制,直流侧无并联,短路电流小;
储能柜间独立,实现电气、消防安全隔离;
电芯温差<3℃,提升安全性及循环寿命。
灵活高效
液冷高效散热,系统循环效率提升>1%;
PCS三电平拓扑,最高效率99%。
电网友好
PQ、构网等多种控制模式,适用各种应用场景;
支持IEC61850协议及快速通讯接口,毫秒级响应;
支持故障录波,方便故障分析及定位。
集成度高
电池与PCS全液冷、IP66高防护;
一体化集成,柜体直接输出交流,支持多柜交流侧并联;
模块化、易扩展,功率及能量密度提升>30%。
116千瓦/233千瓦时工商业储能一体化柜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灵活调节“荷”端的核心产品,在提升用户能源保供能力的同时,项目团队根据用户行业类型、生产特性和用电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电价政策及机制,积极推动用户参与电网需求响应,为用户减少峰时电费支出,帮助用户获取响应补偿,提高用户经济收益。
深谋远虑方能“储”变不惊
公司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数字孪生等技术与储能管理深度融合,针对新型储能在综合运营环境下的智能管控,自主搭建能源e+储能运营管理平台,集成搭载能源监测、能耗预测、优化调度、故障诊断、需求响应、可调负荷辅助服务等核心功能模块,通过采集储能站点的用电信息、下发控制指令,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实现自我控制和优化管理的独立自治,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持续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
能源e+储能运营管理平台
规范应用方能层“储”不穷
8月21日,公司参与编撰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等两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正式公示。编撰团队围绕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管理环节,推动电池回收与利用溯源监管,完善梯次利用和资源化利用规范管理,打造健康储能生态圈。
另外,公司参与编撰的国家标准《移动式储能电站通用规范》(GB/T 42715-2023)将于202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牵头编撰的《储能柜通用技术规范》行业团体标准即将在9月9日进行最后评审,进一步规范行业新型储能标准管理体系。
2023年度第九批江苏省地方标准报批文本公示目录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力促新型储能在各领域加快应用,结合最新电价政策和辅助服务的利好政策,深度挖潜储能平台的整合和聚合能力,优化多场景控制策略,在助力消纳新能源、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同时,有力助推绿色低碳转型、牵引储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