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膜产线技术升级的征途上,星源材质一直引领,从未缺席。
近期,星源材质全球首发第五代超级湿法线单线,设备宽幅超8米,产能2.5亿平方米。更直观的对比数据来看,第四代湿法线1亿平方米单线产能,第五代在此基础上提升了超2倍。
该产线由星源材质与德国布鲁克纳共同合作研发,具有高效交付、全程管控、高品质、高智能特征,生产效率全球领先。
产线内置星源材质行业首创的智造系统2.0平台,引入仓库管理系统(WMS)、仓库控制系统(WCS)并与制造执行系统(MES)链接,通过MES、WMS和WCS的协同作业,做到实时监测,道道工序检测,每件产品拥有唯一ID,实现产品品质全程追溯,确保高品质出品。
同时,第五代超级湿法线单线还具备超低排放、超高回收的特点。笔者获悉,星源材质从5年前开始自主研发回收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回收系统效率提升95%,能源节约90%。
在锂电隔膜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实现超高效、高品质、高智能以及超低能耗的生产,意味着在单位产品成本上将更具优势,对于国产隔膜而言也将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星源材质董事长陈秀峰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掌控产品核心技术,持续提升产线效率,是练就中高端产能的核心。星源材质的扩产,是一个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同时也是投入成本不断下降的过程。
“星源材质降本的思路,是通过不断提高单线产能,降低设备投入,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对于越新的基地,公司要求在同等产能情况下,单位投资成本越低,产出增加一倍。”陈秀峰强调。
毫无疑问,在竞争日益剧烈的隔膜市场,只有具有较强成本控制能力、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壮大。
可以说,作为中国锂电隔膜从进口产品垄断到产品外溢全球的缩影,星源材质在成立的20年间,产线技术工艺不断增强,也见证了国产锂电隔膜一路狂飙的产业进程。
笔者分析认为,本次第五代超级湿法线的发布,无论是从技术维度还是从时间维度来看,都将成为星源材质更难被超越的竞争壁垒。尤其是在迈向全球化生产的进阶路径上,产线的先进性与持续迭代,将让星源材质的优势愈发清晰可见。
产线技术引领
从未缺席
隔膜对于生产设备的要求极高,需要根据不同生产工艺定制设备产线,生产难度较大,生产设备、工艺不同能够直接影响隔膜的综合理化性能。较高的制造难度也让隔膜成为锂电池领域技术门槛最高的关键材料之一。
星源材质是全球较早同时拥有湿法和干法工艺的隔膜专业制造商。
陈秀峰表示,公司的根本思路,是通过自主掌握干法、湿法隔膜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以技术迭代的方式进行扩产。
2008年,星源材质建成国内首条干法单拉隔膜生产线,由此诞生出中国自产的第一卷隔膜。
中国第一卷干法隔膜
以此为标记,星源材质在干法产线的迭代进程上一路披荆斩棘。目前,星源材质干法隔膜产线已更迭至第六代,相比第一代干法产线,效率已提升10倍。
在湿法隔膜领域,星源材质的进展同样神速。事实上,在干法隔膜技术突破及量产之前,星源材质最先实现的是湿法隔膜中试线的建设。
2006年,星源材质完成湿法中试生产线投建,成为国内最早拥有湿法隔膜技术的隔膜企业。
时至今日,星源材质已成功发布第五代超级湿法线单线,设备宽幅达到8米,实现湿法产线技术的又一次突破与引领。
设备是决定隔膜品质、收得率的关键,技术水平的差异关系着企业的竞争能力与利润水平。可以预见,干法、湿法产线技术的持续升级与迭代,也将从两大技术维度不断提升星源材质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干、湿法隔膜两分天下
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干湿隔膜的市场之争由来已久。凭借更薄、更有利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优势,湿法隔膜自2017年开始就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电湿法隔膜市占率超75%,干法隔膜市占率为24%。
但从市场增速来看,受储能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及储能电池隔膜体系切换干法隔膜带动,2022年干法隔膜同比增长55%,增速开始反超湿法隔膜,2023年干法隔膜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上升。
笔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头部电池企业的储能电池切换干法隔膜速度加快,而上游干法隔膜企业谨慎扩产,导致短期出现供给吃紧的状态,并且形成一定价格支撑。
陈秀峰的判断是,干法隔膜、湿法隔膜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势,两种产品会长期共存。目前干湿法占比大约三七开,随着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干法隔膜的市场需求可能进一步上升。但长期来看,湿法隔膜优势更为明显,占比仍旧会保持50%以上。
无论如何,对于同时具备干湿法核心工艺技术的星源材质而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能布局也更显得游刃有余。
对于隔膜领域的产能扩张,陈秀峰一直秉持的观念是,只有落后的产能,没有过剩的产品。优质产能不会过剩,过剩的会是那些低效的、高能耗的产能。
需要指出的是,前期隔膜市场的高毛利率吸引了众多企业疯狂下注。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0-2023Q1,中国隔膜行业共有54个扩产项目(含海外项目)。
其中,54个扩产项目规划总产能超600亿平米,总投产率约68%,总投资金额超1700亿元,平均每亿平米投资金额约2.8亿元。
陈秀峰表示,没有品牌、技术、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会被淘汰。隔膜产能扩张同样如此,落后的产能及企业淘汰速度可能会更快。
如其所言,隔膜是锂电池关键主材中价格厮杀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并且,锂电隔膜已呈现头部企业市场高度集中态势,中小企业必然会快速退出赛道。
陈秀峰提醒道:“在此过程中,缺乏技术实力与规模优势的隔膜厂家生存会已经越来越吃力,为了迎合市场不断降低价格,隔膜品质越做越烂。终端市场如果一味追求低价,有可能会因此陷入恶性循环。”
坚定国际化战略
锚定海外市场
中国新能源产业作为全球的一张新名片,产业链企业将视野和触角伸向海外成为新常态。星源材质出海的成绩早已有目共睹。
2015年,海外隔膜厂商占据全球超60%市场份额。群雄环伺境况下,星源材质打破垄断格局,成为国内少数能够规模化生产、向国内外大型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批量供货的企业。
在陈秀峰看来,海外的新能源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奔驰、宝马、大众等汽车企业正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包括锂电池厂建设,未来欧洲市场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
由此,星源材质也加快了海外建厂步伐。2020年,公司开始在欧洲瑞典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湿法及涂覆隔膜工厂。2021年,成立欧洲星源,加快推进在欧洲市场的布局。
“星源材质在海外市场布局较早,目前在欧洲市场已处于出货阶段。”陈秀峰透露。
星源材质的出海布局并不满足于此。8月26日,星源材质公告,拟投资50亿元在马来西亚建设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一期项目,预计建成达产后形成20亿平方米湿法隔膜及配套涂覆隔膜。标志着星源材质海外战略部署再下一城。
近几年,星源材质继华南基地之后,迅猛启动了合肥基地、常州基地、江苏基地、南通基地、佛山基地、欧洲基地、东盟基地的建设,形成一个总部、海内外八个生产基地的战略建构。
星源材质全球化布局
星源材质通过合理的全球化布局,持续强化技术研发能力,扩大干、湿法及涂覆隔膜的产能,这将为公司进一步全球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产能保障。
“目前中国企业已占据全球隔膜市场份额80%以上,中国企业在隔膜行业的主导格局基本清晰。接下来,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将更加考验中国隔膜企业在海外的建厂及投产速度。”
后记
访谈的最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当问及星源材质海内外基地选址的第一要素,陈秀峰的回答是“员工愿意去的地方”。不是就近客户,也不是成本、政治因素等考虑,而是将员工的幸福感排在了首位。
也许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与思维,也是星源材质长盛20年而不衰的重要密钥之一。一个持续进化,并不断以新姿态奔赴全球的企业,星源材质接下来的发展,似乎也更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