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但是,新能源技术的局限性为传统电力系统带来了挑战,为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储能技术必然成为破局之路。储能既能给系统提供电力电量支撑,同时也能为电力保供提供保障,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新型储能是实现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必要、重要支撑和基础。
研究储能并促进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战略指引。在国家整体战略规划下,我国新型储能发展迅猛,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目前对于新型储能缺乏统筹的选址规划;二是技术成熟度不足;三是质量与安全管控不到位;四是标准体系不完善;五是利用率低;六是商业模式不健全。这些都需要去一一破解。
“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据预测,到“十五五”末,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将至少达120吉瓦。《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应分“三步走”。当前至2023年是加速转型期,储能的应用场景、多技术路线规模化发展,满足系统日内平衡调节能力;2030-2040年是总体形成期,要形成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同时满足日以上长时间尺度平衡调节需求;2045-2060年是巩固完善期,覆盖全周期多类型储能协同运行,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大幅提升。
在电源侧,储能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新型储能与海上风电的融合发展可大规模促进海上风电并网,同时在电力输送低频直流技术方面也需要储能的进一步支撑。
国家能源集团建设的浙江虚拟电厂项目,利用浙江温州一个已关停20年的老电厂,结合浙江电网的发展需要构建了虚拟电站,实现了以大容量储能电站为主体的新型储能电厂。希望可以通过虚拟电站的形式进一步发挥电化学的优势,适应电网需求。
国家能源集团在宁夏灵武电厂开展的光火储能耦合热电联产示范工程,是世界上总功率最大、单体储电量最大、单体储电能力参数最高的飞轮储能项目,突破了500千瓦级大功率飞轮单体的技术瓶颈,机组自身调节速度提升4.3倍,一次调频合格率提高到92%,对电力市场起到了充分的技术支撑。
国家能源集团将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加快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工程示范,促进新型储能技术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