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网 » 储能产业 » 正文

共筑零碳未来,第二届中国(厦门)新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日期:2023-10-21    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

国际储能网

2023
10/21
16: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新能源 低碳 科华数能 储能

2023年10月19日,由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科华数能”)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厦门)新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聚力创新,共赴零碳”为主题,数百位来自政府有关部门、专家院士、行业协会和能源企业的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成辉出席本次论坛并做开幕致辞。陈成辉在致辞中提到,2020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双碳目标,并作出了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以上的承诺。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和使命,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能源转型成为世界高度重视的议题。受时代感召,科华数能以自主研发为原动力,坚持以核级品质造就高可靠解决方案,以技术变革驱动持续创新,以专业严谨护航产品安全,对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为客户打造了高可靠、高价值的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迄今为止,科华数能在光伏领域,可提供覆盖3kW-9100kW全功率段组串式、集中式光伏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行业为数不多“大小兼顾”的企业之一;在储能领域,科华数能已经积累超3000多个项目案例,覆盖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独立共享储能等全部场景,广泛应用于高海拔、高寒、高湿、高温、高盐雾等各种复杂环境。

陈成辉表示,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以新型储能为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这需要所有能源行业的同仁充分发挥自己的禀赋优势,在技术、服务、品牌、市场等维度共同蓬勃发展,为构建更清洁美好的绿能世界贡献智慧。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成辉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整个行业也逐渐意识到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着安全性、稳定性的巨大挑战。而储能可以为整个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调节资源,随着应用场景丰富和经济性逐渐显现,储能越来越成为未来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安全对储能系统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储能专家林金水在会上指出,储能的安全困境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电化学材料,一个是系统的复杂性。

林金水强调,林金水强调,储能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储能系统集成商要为储能系统最终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能负责,掌握全栈式高安全管控的专业技术,使储能行业走向更安全、更高效、更可靠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林金水还建议应该采用储能安全保险的方式,通过数据监控、消防和防爆等措施降低储能设施发生事故的概率。

“全栈式高安全管控能力对储能集成至关重要。”林金水说,科华数能目前已经交付了国内第一个百兆瓦级电力电子应用,在储能安全问题上实现了技术升级。此外,科华数能今年也陆续交付了多个百兆瓦级的储能集成项目,其中9月份刚刚交付完成贵州紫云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已顺利实现并网投运,且电站目前已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可以随时接受电力调峰任务。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储能专家 林金水

论坛上,加拿大皇家学院、加拿大工程院及工程研究院院士、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久俊与数百名专家将齐聚一堂,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的协同运行、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储能技术的创新、光伏产业进展等核心议题。

在推进“双碳”的过程中,能源体系再电气化进程不断加深。而电力系统中的电能供需必须实时平衡,否则会引发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长期以来,电能的储存面临成本、效率、寿命及安全问题等挑战。加拿大皇家学院、加拿大工程院及工程研究院院士、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久俊介绍了“能源存储和转换”中的前沿热点和电化学电池的研发进度。张久俊系统地比较了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发展前沿热点电池的产业图谱、技术储备和发展趋势。他认为,利用可持续清洁能源及发展相应的储能技术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加拿大皇家学院、加拿大工程院及工程研究院院士、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张久俊

光伏和传统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可以优化能源系统,是实现零碳未来的关键。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闫俊义说,在双碳目标下,光伏产业正在迎来高光时刻。光伏发电与传统业态跨界融合愈发显著,通过“光伏+农业”“光伏+交通”等模式可实现资源立体高效利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在当前日益突出地用地矛盾下,推动“光伏+”模式发展是兼顾实现能源发展与社会可持续的重要路径。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闫俊义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储能为电网的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更大规模地整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创造了条件。电力设计规划总院新能源处处长岳功昌表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达到1733万千瓦。尽管实现了半年时间装机容量翻一番,但储能仍面临安全运行、商业模式等问题。风光储协同必须提升发电并网支撑能力,还要研究大规模构网型设备接入,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

电力设计规划总院新能源处处长 岳功昌

面对新能源的波动性,光伏与储能协同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太阳能发电测试与检测室主任张军军分析称,新能源发展要通过光伏+储能等融合技术实现。这需要参数优化、一次调频、光储构网等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光伏有望从被动的适应电网到主动的支撑电网,全方位地助力新能源从辅助电源到主力电源的角色转变,从而助力中国3060目标的实现。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

太阳能发电测试与检测室主任 张军军

碳中和背景下,国际清洁能源产业竞逐仍在加剧。中国广核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王暾介绍了中广核国际能源合作的“和合之道”。王暾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能源合作方面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一是要加强互联互通,将国内市场需求和国外资源禀赋有机结合,促进融合发展;二是携手同船出海,整合产业链优势打造海外精品工程,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三是坚持胸怀天下,与项目所在国共建共享,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广核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 王暾

数字化和智能技术影响着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分配、管理和消费,以及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龙源(北京)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子超从运维角度出发,介绍了龙源在风机回收和数字化技术方面的进展。范子超指出,公司自主研发了功率预测系统,包括自研的功率曲线测试和预防性维护,还有专门的创新工作团队做老旧风机的建模工作。这些技术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有益进展,有效地助力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龙源(北京)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范子超

全球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正在推动能源市场向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对此,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咨询中心能源处处长林江刚分析道,目前国内能源生产稳步增长,能源保供成效明显。与此同时,国内的能源转型也在不断推进。其中,绿证全覆盖对可再生能源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而受《电池法》和欧盟碳关税影响,国内高耗能企业的绿电需求也将会不断提升。

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咨询中心能源处处长 林江刚

2012年到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1.3%提升至近30%,去年世界平均光伏发电渗透率约为4.54%,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译阳表示,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利润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预计今年国内光伏装机将会达到150到180GW。未来光伏行业会继续朝着绿色低碳、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的方向发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刘译阳

过去十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增长,新能源产业日益繁荣。全球各大经济体也在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这揭示了未来经济、能源发展的关键方向。本次论坛为行业专家和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深化了对新能源发展趋势和产业运行机理的理解,探讨了储能等关键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阶段和创新路径。此次论坛所激发的热情与合作,势必能为我国能源转型孕育更多解决方案和实际行动,共同推动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