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新能源市场增长不及预期影响,以碳酸锂为代表的关键原材料价格大幅走跌,产业链深受减库存之痛,业内多数上市公司均出现业绩下滑。
尤其是处于中间环节的正极材料厂,在产业链博弈中话语权相对较弱,业绩降幅尤为明显。
价格端,2023年伊始,磷酸铁锂现货价格出现“跳水”。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磷酸铁锂现货价报6.36万元/吨,较年初的16.6万元/吨下跌超60%。
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2023年8月中国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为14.2万吨,环比下滑7.5%,9月小幅增长3%。
近日,多家磷酸铁锂龙头业绩相继出炉,从各家公布的数据可窥见今年磷酸铁锂行业的整体走势。
图片
01湖南裕能/德方纳米/龙蟠科技/万润新能
据起点研究统计,2023年,湖南裕能、德方纳米、龙蟠科技、万润新能磷酸铁锂出货量位居行业前5。
湖南裕能前三季度营收约343.28亿元,同比增加29.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42亿元,同比减少27.2%。
湖南裕能也是4家龙头中唯一一家尚未亏损的企业,但净利水平也出现下滑。
其表示,三季度磷酸铁锂市场总需求增速略低于预期,不过,公司磷酸铁锂销量再创单季新高,市占率继续保持行业第一。报告期内,公司共计销售磷酸铁锂产品36.74万吨,同比上升75.51%。公司营收规模继续增长,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产品结构上,第三季度应用于储能端的产品占比超30%,相较去年有较大幅度提升。湖南裕能预计,第四季度磷酸铁锂市场需求整体平稳,临近年底行业可能会有降低库存压力。2024年一季度,由于春节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可能会出现波动,但预计2024年全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
德方纳米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3.07亿元,同比略降0.76%;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9.96亿元、-10.32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在18亿元左右。
公司前三季度总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净利润却由盈转亏至大额亏损约10亿元,一把亏掉2021年全年净利润。
德方纳米的大幅亏损主要归咎于今年一季度。德方纳米在今年一季度出现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近9个季度的首次亏损,第一、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7.17亿元、3.27亿元。
积极的信号是,三季度单季德方纳米净利润达4773.11万元,扭转了第一、第二季度亏损的局面,环比实现由负转正。
龙蟠科技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92亿元,同比下降34.68%,净亏损7.27亿元,同比止盈转亏,去年同期净利7.08亿元。
万润新能前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约100.01亿元,同比上升34.42%;归母净利润亏损约9.49亿元,同比下降219.76%。而2022年的净利润则是9.54亿元。
从业绩下滑原因来看,以上几家企业均提到磷酸铁锂产量快速释放以及下游需求量相对疲软,磷酸铁锂产能过剩,现货价格“跳水”等。
2023年,磷酸铁锂价格陡降,磷酸铁锂厂家高价屯的原材料库存成为烫手山芋,存货跌价成为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下游需求量下降,开工率下滑、设备稼动率不足。
据了解,截至10月,国内磷酸铁锂开工率为50%,较去年“几乎满负荷运行”有明显缩水。且多数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主动降低了磷酸铁锂及电池的价格。
头部企业业绩尚且如此,二线铁锂厂家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行业人士称,订单向头部企业集中,低端落后的小企业几乎没有需求。
对此,德方纳米表示,公司已采取高周转策略,缩短原材料库存周期,当前库存保持在较低水平,原材料库存影响已减弱。但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是否帮助今年的磷酸铁锂企业扭亏为盈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图片
02一边过剩 一边扩产
磷酸铁锂行业已经拉响过剩警报。
据起点研究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已知的建成可利用的磷酸铁锂及磷酸锰铁锂产能合计超250万吨。
远期规划来看,目前尚未投产的在建以及拟建磷酸铁锂产能突破1000万吨,且仍不断有新的投资者进入赛道。
预计2025年我国磷酸铁锂产能将达580万吨,而当年全球磷酸铁锂需求量仅为275万吨。湖南裕能也直言,磷酸铁锂行业目前处于产能结构性过剩的时期,产能过剩率比较大。
尽管如此,磷酸铁锂的产能军备竞赛依然在持续。仅今年下半年,就有包括赣锋锂业、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在内的多家锂电材料企业宣布扩产。
10月16日,赣锋锂业与安达科技达成合作协议,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以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项目。
9月,德方纳米宣布,公司拟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辖区内建设“年产50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80亿元。
同时,磷酸铁锂扩产风潮已席卷到海外。LG化学与华友钴业将在摩洛哥合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厂,该工厂将于2026年投产,目标是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材料,供应北美市场。
磷酸铁锂行业似乎迈入“一边过剩一边扩产”的怪圈中。
对此,德方纳米认为,磷酸铁锂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阶段,优质产能需求仍然旺盛,具有产品性能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技术迭代优势、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有望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且新进入企业的产能爬坡、新产品认证实际进展仍需时间,同时受限于能耗指标、建设进程、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行业有效产能远低于规划产能。
有观点认为,现在谈产能过剩可能言之过早,因此还不需要政策干预。
一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仍保持高增长态势,市场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天花板远远未到。二是除了动力电池,储能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增速明显,需要磷酸铁锂材料支撑。
起点研究院(SPIR)统计,2023H1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94GWh,同比增长120.5%,预计2023全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245GWh,同比增长59.61%。储能市场会是磷酸铁锂应用主战场之一,提供巨大增量空间。
从长远来看,待下游市场需求全部释放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将正式进入拼成本、拼技术的阶段,届时现有行业格局或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