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网 » 电化学储能 » 储能系统 » 正文

规模不再是问题,新型储能行业渐趋冷静

日期:2023-11-09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作者:陈仪方

国际储能网

2023
11/09
09:2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新型储能 储能电池 储能企业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后,2023年开始,给新型储能“泼冷水”的声音逐渐增多。

对于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有专家表示,在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的能源系统中“储能要发挥作用,但是十分有限”。还有专家提出,“储能永远不会成为电力系统的‘第四只脚’”,也在行业内引发热议。

实际上,这些观点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不过此前没有受到这么高的关注。与之相对应的是,三年前曾有业内人士放言,光伏加储能就是能源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这种说法如今已经无人问津。尽管认为储能作用有限的观点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如此高的热度说明很多人开始认真思考储能的发展定位。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8吉瓦/16.7吉瓦时,超过2022年全年新增规模水平。众多储能企业谋划扩张,跨界玩家也在增多。从政策脉络上看,“双碳”目标提出后,新型储能受重视的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出台了新型储能的支持政策或是发展规划,但商业模式尚未完全理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仍然困扰从业者。

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判断发展方向,政策制定者希望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将以何种方式发展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核心关切点。

在新型储能发展早期,为了争取更多来自政府和电力系统的支持,整个产业都努力向外界阐述新型储能技术的价值,论证能源系统对于储能的需要。从现阶段储能所受到的重视程度看,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即使储能未来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比重有限,考虑到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后系统对于调节资源的需求,储能产业仍将不断发展,区别只在于不同的判断下有不同的发展节奏。

已有业内人士观察到,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规划已经数倍于新增项目规模,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此时,冷静看待储能定位,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满足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用户的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成为应有之义。

从政策制定角度看,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既要保障能源安全,又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可能意味着,储能技术有望在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上有更多展现机会,但为了避免将过高的成本传递给电力用户,调节性资源的经济性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激励包括新型储能在内的各种灵活调节资源降低成本,实现整个电力系统减碳成本的最小化,是一条可能的路径。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