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南宁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着力推动工业扩量提质,持续优化“一体两翼”工业发展格局。拼经济强产业关键在强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事关新时代南宁现代化建设全局。近年来,南宁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抢抓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重大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将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核心产业、牵引性产业来抓,以建设“面向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基地”为抓手,聚焦重大项目引进和龙头企业培育,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奋力建设全国一流的电池材料和电池生产基地。2022年,南宁市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领域成功引进比亚迪电池等“链主”企业,并发挥“链主”企业虹吸效应,带动了贝特瑞、安达等一批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落地。今年前三季度,电池制造业增加值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产业。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南宁首次入围全国50强,位列第36位,南宁市已成为全国新能源电池重要的生产基地。
抓机遇,积极把握政策窗口,创造发展优势
绿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要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为解决当前环境保护问题,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国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大力扶持发展的产业。南宁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以及产业基础条件,积极抢抓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抢抓国家实施“双碳”战略机遇,建立“智库+地方+上级部门+产业界”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围绕南宁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推动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在财税、用地、用能等方面争取国家更多政策支持。
抓招商,着力引进“链主”企业,发挥集群效应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链、重塑价值链的重要途径。南宁市坚持全产业链思维开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精准招商,紧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链主”企业聚力攻坚,成功引进总投资280亿元、产值500亿元的比亚迪70GWh系列电池等项目,吸引了宸宇富基、龙电华鑫等一批产业链上游电池材料重点企业相继落地、开工建设。南宁市目前已落地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涵盖了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铜箔铝箔、碳酸锂、电池铝托盘等关键领域,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串点成线、扩链成网,产业集群初步成形。
抓节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强化重大项目投资,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提升项目策划质效,要进一步理顺项目工作机制,发挥项目投资关键作用。
为全力推进该项工作,南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组建项目策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项目策划中心和策划公司,提级成立市重点办,统筹项目推进实施。创新建立各级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机制、重大问题解决工作机制,从全市选派一批优秀干部专职驻点服务比亚迪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形成工作合力。
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动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帮助落地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林指标和能评环评问题,确保生产要素配置及时到位,推动宸宇富基、龙电华鑫等一批去年底新签约的电池材料重大项目今年初实现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项目竣工投产。重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设备调试、竣工验收、证照办理、供需衔接等问题,推进比亚迪10GWh、10+5GWh电池等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通线,比亚迪45GWh电池项目今年投产入规,南宁成为比亚迪国内建设速度最快的电池生产基地。
抓保障,强化产业要素集聚,形成发展合力
南宁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立足地域特色、资源禀赋,高起点强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保障,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垂直整合发展战略,研究出台支持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用地保障。共保障比亚迪等电池项目用地1万余亩,已在东部新城区域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带。二是构建“基金+产业”共赢发展新模式。创新设立8支南宁产业高质量发展母基金,推动安达、卓能等重大产业项目陆续落地南宁。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市委主要领导挂钩联系服务比亚迪项目,示范带动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投入项目建设,同时发挥行业智库作用,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以“信息咨询、贸易促进、投资合作、技术支持”为主的服务平台,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