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网 » 电化学储能 » 储能系统 » 正文

总投资15亿元!又一大圆柱电池项目签约

日期:2023-12-13    来源:起点锂电

国际储能网

2023
12/13
09: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圆柱电池 元顺柒星 储能场景

继2020年9月特斯拉在电池日公布4680电池后,行业刮起了“大圆柱”电池风。

作为率先量产的“排头兵”,截至今年6月,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已经生产了1000万个4680电芯。

国内市场上,今年以来也有大圆柱电池相继量产,其中以亿纬锂能、中比新能源等企业为代表。此外,还有大圆柱电池项目正在路上。

01

15亿元大圆柱电池项目签约咸阳

近日,元顺柒星(陕西)能源锂电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陕西咸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园。

项目占地9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设计年产能2GWh,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45亿元。产品主要为大圆柱锂(钠)离子电池,将应用于车辆动力电源系统、风光储能电站系统、绿色能源应用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企查查显示,元顺柒星(陕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元顺柒星,今年12月4日注册成立,实际控制人为金宝成,持有40%的股份。

消息显示,该项目签约当天,除了秦都区区委书记等领导、元顺柒星公司人员,还有航天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

航天锂电成立于2020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锂电池业务平台,专注于“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聚焦“商用车电动化、船舶电动化、农业机械电动化、用户侧储能、高品质铅酸替代”五大重点应用领域。

其官网上显示,航天锂电已是专业的大圆柱磷酸铁锂电芯技术和产能平台。采用对标特斯拉的车规级大圆柱电芯技术,自主研发了38910、38121、46800、46950等全极耳电芯产品。其中,航天锂电4680磷酸铁锂电芯,最高可达7C、10C高倍率充放电,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和独特的结构创新。

据了解,航天锂电已于2022年4月份按照投前估值10亿元完成Pre-A轮融资。11月20日,航天锂电再顺利完成近10亿元A轮股权融资。

目前,航天锂电以江苏高邮为总部,已逐步构建全国6大产业集群,即江苏高邮(50GWh)、安徽淮南(50GWh)、山东泰安(50GWh)、天门(50GWh)、云南(10GWh)、包头(30GWh),实现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和华中区域全面布局。

02

大圆柱电池逐步“钠”化

大圆柱电池之所以被行业“追捧”,原因来自于很多方面。

圆柱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电池技术之一,对比其他形态,应用时间更长,因此凭借技术优势进行尺寸升级不是难事。并且,大圆柱电池在能量密度、降本增效等角度全方面优于小圆柱,通过材料体系的改变,理论上可以达到方形电池的效果。

而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终端车企纷纷向大圆柱电池抛出橄榄枝。

除去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通用、保时捷、沃尔沃等车企巨头也都纷纷宣布未来将使用或考虑使用大圆柱电池。其中宝马表现最为明显,在2022年分别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达成大圆柱电池采购合同。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布局大圆柱电池企业超50家,总体规划产能超过600GWh。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国内主流电池企业,松下、LG新能源、三星SDI等海外电池企业均在其中。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动力电池领域竞争格局稳定,短时间市场份额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大圆柱电池的应用市场正在转变,储能市场成为电池企业争夺的第二高地。

尤其从国内市场来看,已有不少电池企业推出大圆柱储能电芯,比如亿纬锂能、海辰储能、鹏辉能源、时代联合、中比新能源、华立源、博力威等。同时在降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目标下,不少企业将目光瞄准钠离子电池。

比如中比新能源,今年6月率先推出其第一代大圆柱钠电池产品——臻钠E1,并同步宣布正式进入量产阶段。中比新能源认为,大圆柱电池是钠电最佳落地形态。

9月,英能基顺利完成给大港油田天水安装工程有限公司2MWh钠离子电池第一批次2000支磷酸铁钠钠离子电芯的交货工作,产品为40220的大圆柱电池,循环寿命超4000次。

另外,创明新能源、青钠科技等企业也推出了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

可以确定,大圆柱电池正在加速“钠”化,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布局,竞争会更加激烈。

03

2024,大圆柱电池量产元年?

圆柱电池实际上已经用于电动工具、汽车、两轮车、清洁电器、储能等多种应用场景,实现各领域应用全面开花。而大圆柱电池通过渗透以上场景,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市场。

但不可忽视的是,无论锂电还是钠电,属于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元年并没有到来,甚至是未达预期。

一方面原因是因为目前产能过剩,导致企业不敢轻易投入。2023年,由于供需错配、价格波动等因素,电池行业产能过剩,整体处于去库存阶段。而且大圆柱尺寸对设备要求更高,这也意味着需要资金投入升级产线。

另一方面是工艺难题尚存。据相关电池企业表示,大圆柱电池的难点在于工艺,主要体现在全极耳的制造效率和产品直通率,这是影响大圆柱电池能否量产的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大圆柱电池工艺复杂,目前行业还在探索阶段,国内电池以方形电池为主的格局或将持续。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指出,在制造工艺端,已经不存在绝对的技术瓶颈,全极耳成型、焊接、卷绕等工艺难点,已经有设备企业给出解决方案。

据起点研究院分析师表示,2023年大圆柱电池量产进度确实不及预期,2024年将会有较多企业实现量产。另外,大圆柱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将快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