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电池的性能天生符合储能,尤其是大规模长时储能,已经在商业化前夕,接下来的钒电池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10的裂变期。
1、钒电池性能天生契合储能需求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简称为钒电池。
钒电池存在体积大,不易搬运的缺点,但优点也十分突出,主要有使用寿命长,可长达20年;电解液可循环使用;电池容量可扩充性强(可以通过增加电解液储存器体积增加容量),可用于建造千瓦级到百兆瓦级储能电站;不易燃烧,安全性好;可实现100%放电,而不损害电池。
钒电池十分适合作为储能电池,尤其是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
从国内和国际发展来看,钒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均已落地。
2、政策推动,钒电池项目如雨后春笋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要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实现钒电池等液流电池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类似于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钒电池项目,装机量已经超过6GW,容量超过20GWH,而且我们已经看到大型发电企业的身影。
按照《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制定目标,2025年累计实现30GW装机量,目前看来,钒电池有望大幅超预期。
预计2025年钒电池渗透率达到20%,2030年达到30%+。2021-2025有望是钒电池渗透率提升的第一阶段爆发期。
3、钒金属:新需求打开成长空间
不同于锂,80%供应在海外,钒的供应大约50%在国内,资源不会受制于人。
钒资源全球储量2000万吨,区域分布集中,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南非和澳大利亚四国,其中中国、俄罗斯位居前两位,占比分别为47%和26%。
钒的需求结构一直相对稳定,90%来自钢铁,储能目前只占1%,但是随着储能进入爆发期,2025年占比将超过15%,2030年有望超过30%,正如2015年的锂钴和2018年的镍的发展格局,新的需求领域带来了新的成长空间。
按照1GW钒电池需要5500吨钒计算,假设2025年新增钒电池装机量为4GW,新增需求量2.25万吨,相比2020年市场规模的60%,对供需平衡表形成较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