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余载苦读三年奋斗,今天1078万高考生踏进考场,提笔征战四方。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又是一年高考时。忙忙碌碌中,这群经历高考、在去年盛夏播下另一种希望的银隆2020届大学生,开始收获果实。
走廊里行色匆匆、办公区内沉着思索、会议室里激烈讨论,走进储能研究院,仿佛走进了科研所。翻动资料的声音、敲击键盘的声音、细声讨论的声音,汇集成一股浓郁的研发气息,铺面而来。重重叠叠的人影中,储能研究院2020届大学生们正在专心一致地“学功夫”。
技能提升篇:作品从模型到实样
将近一年的历练,储能研究院的大学生们逐渐摆脱职场小白的状态,get技能满满。李工、吴工是储能研究院的结构工程师,“我主要负责电池Pack箱的结构设计,”李工说,“这一年下来,我对3D建模已然更加熟练了。”吴工接着说道:“操作熟练之后,更为重要的便是设计思路了,不仅要会设计部件,更要学会系统设计。”
沈工也是结构工程师,不同的是,他比李工、吴工早三个月来到银隆实习。现在的沈工已经可以独立完成部分构件的3D建模,看着自己的设计由电脑模型变为实打实的样品,沈工道:“内心充满成就感,也给自己带来了继续前进的力量,接下来,我期待自己设计的产品生产装进新能源车里。”作为职场第一站,在银隆,他们嗅到了梦想的气味。
职场进击篇:目光从茫然到坚定
初进银隆时,沈工、陈工摆脱茫然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公司安排了一对一的指导老师,但对我来说,每一位同事都是值得请教的师父。” 通过观摩学习+勤奋练习,陈工的工作也渐渐上手了,跟着师傅做了不少项目。“在项目过程中,结构设计工程师的责任是很大的,在一次次的项目中,我也开始不断要求自己设计要更严谨、更全面。”陈工说。
“还记得第一次出差,跟着师傅实地勘察高安全大倍率储能系统的一个项目落地环境,现场环境比较苛刻,对储能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提出了几乎不能达到的要求,当时我特别泄气!”沈工说,“但师傅鼓励我不要退让,办法总比困难多,回来我们反复调整设计方案、修改设计图,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也正是这一次次独当一面收获的成就感,不断坚定着沈工的职业选择。作为职场第一站,在银隆,他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事业规划篇:想法从模糊到清晰
黄工是转岗到储能研究院测试工程师岗位的“新人”,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先前的岗位不适合自己,通过银隆人才培养平台,申请转到专业更对口的储能研究院。他说,“非常感谢公司给我的试错机会,希望将来能在行业里留下自己的名字。” 银隆人才培养平台,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机会,支持员工找到更适合的岗位与职业。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黄工现在格外清晰。
“高考考的是理论知识,在研究院,考的是理论加实践,每一次等待实验结果,就像期待成绩一样,‘搞’技术过瘾!”“虽然我是后到储能院的,但非常幸运可参与到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4C、10C、分区散热、低系统阻抗,每一个专业名词都让我兴奋不已!”“储能技术比我想象的更为重要,而公司给我的平台,是超乎想象!”“参与一项关键技术研发,将会是毕业三年的目标!加油!”
不久前,银隆获得“2021年度中国产业最佳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双项大奖,让这群青年充满奋斗力量,有了向往的信仰。作为职场第一站,在银隆,他们有了职业的坚定。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看,银隆储能研究院里,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正勤奋刻苦“学功夫”。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今天是高考第一天,祝愿各位考生既有敢于亮剑的勇气,勇敢闯过每一道难关,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从容应对每一道试题。胸有成竹,超常发挥,笔下都是熠熠生辉的未来,高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