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优势,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的优选方案之一,受到国内外车企、电池厂商的广泛关注。上汽集团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从今年起,半固态电池将率先在智己L6等新品上实现量产应用,公司正加紧推进相关工作,力争早日将产品投放市场;大众汽车旗下电池子公司宣布,实验室环境下,对QuantumScape的固态电池进行了1000多次循环充电测试后,电池容量依然保持在95%……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企业披露固态电池产品研发、量产新进展。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电池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电池内部的电解质的物理形态。固态电解质具有不可燃、不腐蚀、不挥发等优势,安全性能较高。一位从业者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传统锂电池使用的是有机液态电解质,在过充、短路等异常情况下,电解液容易发热,带来自燃甚至爆炸的风险。而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安全性更优,是吸引相关公司积极投入固态电池领域开发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卫蓝新能源、赣锋锂业等电池企业均已公开表示公司业务覆盖固态电池相关产品,广汽、宝马、丰田等车企也已相继宣布固态电池装车时点。在国内外厂商的积极推动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液态电解质含量,固态电池可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三类。其中,全固态电池尚存在诸多待解技术难题,大规模量产应用道阻且长。在此背景下,目前国内电池企业普遍选择“从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固态”的渐进式发展路线。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全固态电池目前仍然面临着尚未完全解决的离子电导率问题、固固界面问题和循环性能问题等,预计其产业化时间节点将在2030年左右。
基于对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和降本路径的研判,EVTank在白皮书中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主要为半固态电池。
在受访者看来,半固态电池虽然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指标方面不如全固态电池,但是在有所取舍,综合平衡”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过渡且实用的产品路线。“理论上讲,固态电池存在工艺不成熟、成本高等问题,如果改用半固态半液态的技术路线,以上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缓解。”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好半固态进而关注全固态的研发,风险会小一些。”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半固态电池成本仍比液态电池高出不少,且性能上并没有显著提升,因此性价比并不高。尽管技术开发方面仍面临挑战,但未来逐步从半固态过渡到全固态仍是动力电池的研究方向。
“虽然半固态解决了量产问题,但成本仍比液态电池高出不少。再加上性能上没有显著的提升,因此性价比不够。未来还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认为,“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积极生产半固态电池,但它毕竟是过渡产品,最终还需走全固态路线。”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全固态电池不使用隔膜与电解液,突破安全与能量密度瓶颈,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受制于成本与实际应用性能,全固态电池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半固态电池产业化与装车引领,全固态电池未来可期。
另外,针对固态电池的未来发展,也有业内专家建议,产业内外不要过于纠结“电池是否为纯固态”,针对现实应用的综合平衡和真实进步才有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