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锂电产业发展正在提速。近期,两大欧洲电池企业Northvolt和ACC相继宣布完成堪称欧洲行业之最的高额融资,均将用于锂电池工厂的开发扩建。
目前,全球电池市场基本由中日韩三国企业主导,长久以来,欧洲本土锂电产业薄弱,缺少成熟的电池企业,大量欧洲车企的电池供应均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企业。
此次,欧洲两大本土电池企业发展的提速,是否将影响全球电池产业格局?
完成高额融资
日前,欧洲汽车电池制造商ACC宣布完成一轮重大融资,用于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建设三个“超级工厂”。 ACC是由Stellantis、道达尔能源和梅赛德斯—奔驰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ACC称,此次银行融资价值44亿欧元,是欧洲汽车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债务融资活动之一。
1月16日,瑞典动力电池企业Northvolt宣布签署了一项高达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0亿元)的融资协议,以支持瑞典工厂Northvolt Ett的扩建。这是迄今为止欧洲额度最高的一笔绿色融资。本次融资除了用于扩大Northvolt Ett工厂的正极材料和电芯生产制造外,还将用于对邻近的电池回收工厂Revolt Ett进行扩容。目前,Northvolt已获得了超过130亿美元的股权和债务,以支持其在欧洲和北美的扩张。
有“欧洲的宁德时代”之称的NorthVolt已在欧洲和北美规划了多座电池工厂,计划到2030年产能超过150GWh。Northvolt表示,目前已从宝马、大众、沃尔沃、极星等车企处获得超过550亿美元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Northvolt、ACC是欧洲本土备受关注的电池企业,但2022年5月,Northvolt才开始出货。2023年5月,ACC第一家超级电池工厂才在法国落成。
产业格局短期难改
全球咨询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在世界各国注册的电动汽车(EV、PHEV、HEV)使用的动力电池约为705.5GWh,比2022年增长了38.6%。从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来看,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这六家中国电池企业市占率达63.5%。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占率之和依然过半,达52.6%。
目前,全球装车量前十名并无一家欧洲企业。“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发展较快,具有政策先发、产品先发、技术先发先用、市场先发先用、产业链先建先用的巨大优势。而欧洲在这方面处于劣势,并且在锂电的上游原材料以及人力成本方面均不足。”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表示。 此外,他还认为, 欧洲锂电产业整体落后,还与其传统汽车发展惯性以及锂电相关资源并不丰富有关。
不过,随着如今本土电池产业链的逐渐建立,欧洲车企是否会倾向于同本土企业合作?
一位不愿具名的动力电池行业从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直以来欧洲都在大力培养本土电池供应商,但目前欧洲本土电池产业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想要培育成熟的工艺、产业体系等需要一定时间,目前看来产能尚未达到规模、产品竞争力较弱。我国锂电产业较为完备、产品性能良好,企业也加速在欧洲建厂,预计短期内欧洲车企仍将愿意和我国企业合作。
电池原材料咨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此前预估,到2031年,欧洲的电池产能将达到1200GWh。不过,在这1200GWh中,44%将由亚洲公司在欧洲的工厂提供。按照国别划分,中国企业在欧洲的产能有望超过300GWh,排名第一。
应留意资源储备之争
“锂电池下游需求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电池技术的发展水平,目前磷酸铁锂、三元锂等电池技术综合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效果来看,已经阶段性到顶。”曹广平指出。
基于此,动力电池行业的产品竞争已演变为新技术、新材料的竞争。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在市场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完整度等多方面全球领先。
欧美地区国家试图通过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来实现“换道超车”。例如,2023年11月,Northvolt曾对外宣布,已开发出一款能量密度超过160 Wh/kg的钠离子电池,并计划在储能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各类新型电池的实现大规模量产替代是长期过程,目前多条技术路线均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创新,仍是竞争关系。
在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仍需在技术水平、产业链布局、应用场景、成本降低等多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此外,曹广平还提到,电池产业发展起来必然产生上游的资源供应之争。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研究和探索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核心技术,争取减少使用例如钴等重要稀缺元素。
同时,要加强锂电池重要核心元素矿业的国内和全球布局,争取保证稳定供应。此外,也要开发电池材料的先进循环利用技术,以及廉价的提锂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