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网 » 储能政策 » 正文

贵州工信厅:探索风光储一体化、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等应用场景开发及商业落地

日期:2024-04-07    来源: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国际储能网

2024
04/07
10: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电网侧储能项目 清洁能源产业 共享储能项目

国际能源网获悉,日前,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指出,聚焦智能电网输变电需求,重点发展智能高低压成套开关、全封闭组合电器、用户端设备及电网安全运行系统等数字化智能化输变电装备,大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产品、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继电保护装置等中低压输配电装备。积极引进发展核电零部件、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及电化学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推动火力发电装备、水力发电装备、电网一次装备及二次装备等下游产业发展,引进耐高温、防短路、免维护、环保节能型的电缆和特种电线电缆,提升电力装备总装及市场服务水平。

积极培育未来能源。面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多元化发展方向,以技术突破为导向,重点推动氢能制—储(运)产业环节的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的研发突破及产业化。探索氢燃料电池、氢冶金、发电侧火储联合调频、风光储一体化、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等应用场景开发及商业落地。

原文如下: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和单位:

《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3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拥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国家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要求,就加快培育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加快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约、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融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我省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为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增强集群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带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

——数智转型,绿色发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智造体系,促进集群价值链整体跃升。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升集群绿色发展水平。

——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集群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分工,提升我省产业集群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围绕“六大产业基地”,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酱香白酒、先进装备制造、磷煤化工、生态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医药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贵州在国家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为实现“3533”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基本建成“六大产业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培育重点及主攻方向

(一)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集群

围绕酱香白酒、磷煤化工、生态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领域,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做大做强传统产业集群。

1.酱香白酒集群。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按照酱香白酒“四区多点”保护区布局,壮大以优强企业领航的贵州白酒企业舰队,打造世界一流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集群规模突破3000亿元。

——白酒生产。坚持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鼓励优强企业实施一批技改扩能项目,扩大优质产能,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实力。深入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加强对中小白酒生产企业的规范管理,提高生产质效。紧跟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引导企业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强化品牌打造,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品牌化、全国化、国际化发展。

——关联产业。重点围绕赤水河流域,加大红高粱品种选育力度,增加红高粱的种植品种,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高粱,加强酿酒原材料基地建设,保障白酒酿造优质原材料供给。依托新蒲、仁怀、赤水、习水、播州等包装产业园,紧盯白酒产业包装需求,加快推进包装、仓储、物流一体的项目建设,促进白酒包装产业向专业服务型、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智能高端型升级,推动包装配套紧跟白酒产业需要迭代发展,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2.磷煤化工集群。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以开阳—息烽、瓮安—福泉、织金为核心,建设国内重要的磷化工产业基地;以六盘水、毕节、黔西南为重点,建设煤化工产业基地,推动磷化工精细化、煤化工现代化发展,打造国内重要的磷煤化工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元。

——磷化工。重点围绕开阳—息烽、瓮安—福泉、织金等磷矿资源富集区域,合理开发利用磷矿资源,突破中低品位磷矿资源采选技术,提高磷矿资源利用率。稳步发展基础磷化工,着力开发水溶肥、缓控释肥、中微量元素复合肥等新型肥料,提升高纯黄磷、赤磷、碳一化工等黄磷后加工产品比重。大力发展电子级、食品级、医药级等精细磷化工产品,提高精细磷酸盐、磷系阻燃剂、表面活性剂等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能力。

——煤化工。加快推动传统煤化工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基础煤化工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煤制聚乙醇酸及深加工有机产品、煤制乙二醇及聚酯纤维、煤焦油精深加工、“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提升新型煤化工整体水平。

3.生态食品集群。立足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和饮食文化,围绕形成“两核三带六区”协同发展格局,推进传统优势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产区建设,持续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建设特色食品园区,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拳头产品,打响知名品牌,实现集群、集聚、集约发展,2027年集群规模突破1000亿元。

——农副食品加工。落实粮食安全任务,抓好粮油生产加工,强化龙头企业保障责任,推动米、面、油菜籽加工及杂粮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开展技术攻关,研发留胚米、超临界萃取植物油等高端产品,不断创新开发荞麦、薏仁米、马铃薯、杂粮、山茶油等系列化产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提升产品价值。培育茅贡米、化屋黄粑等生态粮油品牌,引领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食品制造。加快食品制造业提质发展,带动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新产品,拓展新业态,提升附加值。壮大辣椒调味品、烘焙食品、天然发酵食品、功能食品、乳制品、方便休闲食品、预制菜(预制食品)产业规模。以标准引领、品质升级、品牌铸造为抓手,打造辣椒酱、酸汤、乳制品、糕点、晒醋、方便米粉等贵州特色优势产品。持续培育做大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专精特新发展,借助食品龙头企业的资本优势、市场优势、渠道优势,赋能我省特色优势食品抢抓全国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

——饮料和精制茶。围绕全省茶叶、刺梨、天然饮用水等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不断壮大系列饮料和精制茶产业规模。以“贵州绿茶”为引领,协同发展红茶、白茶、抹茶等产品,提升贵州茶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加工带动,聚焦品种、品牌、品质,打响“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建设贵州刺梨特色优势食品产区。推动天然饮用水产业整合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将“多彩贵州水”打造为全国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加快融入全国大市场。

4.铝及铝精深加工集群。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以清镇、播州、兴仁—义龙、凯里、水城等为重点,依托具备“铝液直供”条件的园区,加快构建集铝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打造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集群规模达到800亿元。

——铝开采及初加工。按照有保有控原则,有序推进铝土矿资源开采和氧化铝生产,保障铝加工原料供应。稳步推进电解铝产业发展,充分满足下游加工原料需求。结合区域产业基础科学布局,分类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提升铝制品加工能力,提高铝资源利用效益。

——铝精深加工。充分利用电解铝直供优势,培育做大铝精深加工企业,引进国内外优质铝精深加工企业,发展铝制汽车用铸件、汽车轻量化用铝、3C及通讯用铝、轨道交通工具用铝、包装用铝及新能源电池辅件、陶瓷基片、耐火材料等铝精深加工产品,丰富产品体系。围绕汽车生产需求,加快推进车辆关键零部件铝制化技术成果转化。紧盯铝制轻量化材料、中高端铝合金及制品、铝基非金属材料的市场需求变化,完善细分产业链条。

5.纺织服装集群。以贵阳贵安为核心,辐射毕节、黔南、铜仁、黔东南等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加快打造形成涵盖研发设计、原料生产、成品加工、销售商贸等环节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向大众化、多元化、时尚化发展,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以六盘水煤焦化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焦化副产苯系物,延伸苯基产业链,生产尼龙66等合成聚合物,积极发展化学纤维产业;依托毕节现代煤化工产业基础,加快推进现代煤化工与化纤产业融合发展。立足我省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天然纤维,建设优质蚕茧和特色茧丝绸生产基地,引进国内茧丝绸及其制品开发龙头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及茧丝绸产品开发水平。

——纺纱织造。积极发展新型纺纱技术及高品质纱线生产,大力提升高档精梳纱、无接头纱产品的比重,推进差别化、功能性化纤混纺纱的开发生产,发展色纺纱等优势细分品类。支持长丝织造产业发展,在发展常规化纤长丝面料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箱包、汽车内饰、蓬帆布等非服用领域高附加值长丝面料的加工。

——印染。以息烽印染产业园、安龙特色工业园、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试点,统一规划纺织印染项目,统一集中供热、供气,统一进行废水处理、污泥处置,建设印染集聚区。指导龙头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配套自建印染装备或产线,完善内部供应链。鼓励企业采用少水及无水印染、数码印花等先进环保技术,推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印染装备。

——成品加工。立足我省劳动力资源特点,大力发展工装、校服、内衣、劳保鞋靴、帆布公文包等标准化产品加工。结合国际国内消费趋势,重点发展运动、休闲类服装、鞋帽、箱包等细分品类加工。依托黔文化特色轻纺服装产业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引导黔东南、黔西南、黔南、毕节、安顺加大民族文化轻纺服装产业的布局,建设民族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示范基地,推动黔文化特色轻纺服装产业与时尚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优先发展医疗卫生、环保过滤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业用纺织品,主动对接国内产业用纺织品龙头企业,承接高附加值加工产业转移。

(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集群

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突出抓好产业培育,加快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1.新能源电池材料集群。围绕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聚焦“一核两区”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紧盯“动力+储能”双赛道,加快壮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集群,力争到2027年集群规模突破5000亿元。

——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以电池集成整装企业为核心主体,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电池核心引领。依托电池原材料生产企业,大力发展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三元材料及上游前驱体材料。依托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布局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及新型负极材料项目,充分发挥六盘水煤焦化优势,布局煤系负极材料项目。积极布局电解液、锂盐、添加剂等关键环节材料,引进隔膜等产业链薄弱环节,构建完整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依托新能源电池材料创新中心,持续推进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及材料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紧盯头部企业战略布局,引进先进前沿技术和产能,加快布局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及材料。积极引导头部企业布局电池循环综合利用项目,拓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培育壮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

——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动“电动贵州”建设,依托整车制造企业,加大车型、研发、采购、销售等投入,开发投放具有竞争力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汽车产品。把握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制造,加快产品迭代升级,丰富产品谱系。大力提升电机、电池、电控及零部件配套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配套基础设施。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作为突破口,加快在城市公共交通、物流、矿山等重点领域的率先推广。

2.大数据电子信息集群。以贵阳贵安为核心,重点依托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贵阳高新区、贵阳经开区等,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数据中心、数据应用等产业,打造大数据电子信息集群,力争到2027年集群规模突破3000亿元。

——电子元器件。大力发展高频化、大功率、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高精度及高可靠的电子元器件,提升电子元器件竞争力。围绕上游电子材料薄弱缺失环节,聚焦先进电子材料、有机电子材料、电子薄膜等方向,引进半导体材料、陶瓷基板材料、电子浆料等行业头部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功能材料、封装与装联材料、加工辅助材料等产业。聚焦新的市场应用需求,加快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新型传感器、智能终端配套元器件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

——智能终端。围绕时代变化市场需求,抢抓新技术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产品,积极培育发展眼球追踪、语音识别、远程触控、体感控制等智能终端产品。推动LED液晶电视电源驱动系统、量子点显示、柔性OLED显示、无屏显示等新型显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提升新型显示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终端产品,积极发展芯片研发、智能器件、敏感元件、印制电路板、检测维修等配套产业,提升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

——数据中心。围绕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扩展性等方向,积极发展国产化服务器、计算机整机、外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等产业,鼓励发展AI、边缘计算服务器,积极引进电源、机箱、机柜、风扇、印制电路板等服务器配套生产企业,延伸服务器产业链。积极发展AHU散热、余热回收、风液混合架构等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技术,积极完善数据中心配套产业。

——软件和信息服务。大力发展云服务首位产业,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发展机遇,推动大模型在酱酒、煤矿、化工、新材料、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领域融合应用,做大做强云产业生态。大力提升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贵阳高新区等大数据产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北斗应用、区块链、平台经济、数据流通交易、5G、数据安全、元宇宙等新兴数字产业赛道,促进新兴数字技术和产业融合应用,做大做强数据应用产业集群。

3.先进装备制造集群。围绕建设重要产业备份基地,以贵阳贵安、遵义、安顺为核心,依托贵阳经开区、贵阳高新区、遵义经开区、安顺经开区、安顺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工程及矿山机械、电力装备、智能及特色装备等产业,完善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先进装备制造集群,力争到2027年集群规模突破3000亿元。

——航空航天。重点依托贵州航空产业城、贵阳经开区、贵阳高新区、遵义航天产业园,聚焦飞机、航天防务装备两大主机,争取国家科研生产能力布局和产品导入,巩固提升精密铸锻件、工业基础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先优势,补齐飞行控制、导航定位、通信链路、电子电气等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薄弱环节,着力构建链条全、韧性强、效率高的产业生态圈。

——工程及矿山机械。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挖掘机、多功能抢险车、高速工程车、破碎机、制砂楼站、石油开采设备、起重机等工程整机产品,积极开发适应山地地形、资源采掘的工程机械,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大力引进内燃机、动力变速箱、回转支承、减速机等核心部件,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突破薄煤层、急倾角煤层智能无人(或少人)采掘、连续化辅助运输、复杂条件喷浆与打钻等技术,大力发展智能煤炭综采设备、煤矿机器人、液压支架等核心产品,提升综采设备产业化能力。

——电力装备。聚焦智能电网输变电需求,重点发展智能高低压成套开关、全封闭组合电器、用户端设备及电网安全运行系统等数字化智能化输变电装备,大力发展新型电力电子产品、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继电保护装置等中低压输配电装备。积极引进发展核电零部件、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及电化学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推动火力发电装备、水力发电装备、电网一次装备及二次装备等下游产业发展,引进耐高温、防短路、免维护、环保节能型的电缆和特种电线电缆,提升电力装备总装及市场服务水平。

——智能及特色装备。聚焦应急救援、危险操作、消防等领域需求,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四足仿生移动平台等特种作业机器人加快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效、高精、高可靠的数控轧辊磨床、数控无心磨床、数控工具磨床等。围绕智能制造需求,大力开发流程制造、离散型制造、增材制造、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等装备及自动化物流成套装备、智能电子制造成套设备。聚焦智慧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发展满足南方山地、丘陵地区不同耕种条件的环保型农业机械装备,加快突破轻简化、小型化、智能化、组合式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适应山地丘陵作业的高效专用小型农机。

4.医药制造集群。以贵阳为核心,依托贵阳经开区、贵阳高新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乌当医药园区、安顺经开区以及修文、龙里、清镇、凯里等医药产业园,重点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巩固提升中药民族药,加快发展化学药生物药,打造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

——中药民族药。依托医药龙头企业,聚焦道地药材和民族药材初加工、饮片加工、提取、成药生产等关键环节,突破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衍生产品等细分行业,提高中药现代化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中药生产规范和标准。

——化学药生物药。大力发展原料药、仿制药,积极开发临床急需、用量大、附加值高的化学药品种,首仿国内外专利到期的化学药大品种。巩固提升血液制品优势,培育发展胎盘多肽注射液、人血白蛋白等生物制品,支持发展凝血因子类、特殊因子类产品。

——医疗器械。围绕医疗器械生产的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特殊材料开展攻关,开发和转化应用一批先进技术,引进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积极发展医疗器械及耗材产业。推进全自动蛋白质芯片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等先进医疗器械开发及应用。加快推进国药西部医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医疗器械及耗材,进一步做强做优医疗器械产业。

(三)积极培育未来产业集群

以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为主线,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打造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未来制造。面向轻量化、高性能、精密化发展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循环制造,突破智能控制、智能传感、模拟仿真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广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重点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高精度伺服电机、高能量密度电池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推动特种作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加快装备产品智能化,探索融合应用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学习的智能装备。

——未来信息。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技术策源、广泛赋能为导向,推动算力、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发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载体功能,以跨域算力调度、多源异构数据可信流通、公共数据增值运营、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云渲染平台与应用、北斗时空大数据服务平台六大公共能力场景建设为抓手,推动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城市运营中心、数字煤矿、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六个未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

——未来能源。面向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多元化发展方向,以技术突破为导向,重点推动氢能制—储(运)产业环节的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的研发突破及产业化。探索氢燃料电池、氢冶金、发电侧火储联合调频、风光储一体化、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等应用场景开发及商业落地。

——未来材料。面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材料应用的功能性突破为产业发展突破口,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推进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重点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增材制造等未来制造产业的基础材料需求,推动高温合金、复合材料等关键材料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

——未来健康。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巩固优势、融合发展为导向,推动中医药深加工、现代中药、医药流通服务升级发展,促进特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

——未来空间。聚焦空天、深地等领域,研制先进航天地面发射装备、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等高端装备,推动深地资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极地探测与作业等领域装备研制。

三、重点任务

(一)建强集群发展平台载体。聚焦集群发展的重点开发区,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理顺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集群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持续完善园区路网、管网、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为集群发展搭建高质量平台。面向集群创新需求,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推动电子元件、白酒制造、发动机叶片制造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尽快“转正”,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赋能集群创新发展。围绕集群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试验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功能。支持集群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建设科创中心,集聚利用异地创新要素,打造“科创飞地”。推动重大科技设施、高校实验检测平台、大型仪器向集群企业开放,实现创新资源共用共享。(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二)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开展集群“强基韧链”行动,瞄准集群产业发展瓶颈,以产业和产品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大力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积极组织集群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着重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围绕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等“五基”领域,集聚国家和省政策资源,加快产业基础再造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业化,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提升工业基础能力。重点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整合创新资源要素,采取政府支持、股权合作、成果共享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模式,突破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短板,实现产业链水平整体跃升。(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委军民融合办,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三)完善集群重点产业链条。围绕集群重点产业,梳理编制“一图三清单”(产业链图谱和在建项目、拟建项目、拟招引企业清单),分类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一群一策”畅通集群内部产业链微循环。聚焦大数据电子信息、酱香白酒、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强化产业链生态构建,持续完善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以核心企业、主机企业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磷煤化工、铝及铝精深加工等产业,强化产业链延伸,促进资源高效转化利用,打造以资源精深加工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生态食品、医药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强化产业链价值升级,打造以主导产品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产业链间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机制。(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投资促进局、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大数据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四)培育共生互促企业群体。完善集群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做大做强优质企业群体。实施集群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分类制定培育政策措施,进一步开放市场,支持企业成长壮大,培育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加强研发布局、实施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增强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提升生态主导力,加快培育形成能够带动集群发展的“链主”企业。聚焦集群中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引导集群中小微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专注发展核心业务,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发展道路,打造一批具有潜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集群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鼓励大企业通过定向扶持、内部孵化、技术分享、数据联通、订单保障等方式,推动中小企业深度嵌入大企业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数据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五)提升集群先进制造水平。实施集群产品价值提升行动,以“增品种、创品牌、提品质”为抓手,推动原料产品向终端消费品转变、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强化集群品牌打造,以酱香白酒、磷煤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为重点,宣传打造数个知名产业名片,培育一批具有辨识度、美誉度、知名度的集群品牌。实施集群“智改数转”行动。推动集群加快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推动集群内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聚焦重点产业的供应链、产业链管理痛点,研究开发工业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持磷煤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升集群整体智能制造水平。实施集群绿色制造行动,引导集群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建立统一完善的绿色管理体系,联合上下游企业实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系统性提升集群绿色发展水平。(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大数据局、省生态环境厅,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六)促进集群开放协同发展。推进集群发展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等优势,广泛嵌入区域分工协作链和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提升集群影响力。鼓励集群建立完善跨地区合作平台,支持集群主动参与国内大循环产业分工,进一步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产业合作,发挥贵州资源比较优势,通过“贵州+”合作模式,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依托数博会、酒博会等展会活动,加强与省外交流合作,创新产业集群,共建发展模式,拓宽产业合作空间。强化集群产业协作,建立跨区域跨行业协调机制,构建协同配套体系,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投资促进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发挥省推进“四化”工作领导小组新型工业化专项组作用,统筹推进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协调省有关部门集中政策资源支持集群发展。强化省市联动,各市(州)要结合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重点及方向,制定本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措施。(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二)完善推进机制。探索市场化的集群治理机制,引导集群龙头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发起成立专业服务集群建设发展的第三方组织,建立健全集群发展促进组织,提升集群治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在加强沟通交流、推进协同创新、引导行业自律等方面专业化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集群企业合作、产业协作、区域交流。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由省级指导、市级负责、促进组织牵头,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着力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三)加强资金支持。强化向上争资,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专项贷款等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集群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金,探索建立“集群+基金”运作模式,引导资本加大对集群投资力度,促进集群快速发展。积极搭建融资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特色化供应链金融产品,为集群内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贵州监管局)

(四)强化要素支撑。全力保障集群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用地、用能等生产要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将集群发展纳入城市(群)发展规划,并在具体用地安排方面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鼓励对集群发展工业用地追加投资、转型改造,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布局与集群发展的衔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商务厅,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