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德宏州人民政府发布德宏州产业强州三年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州电力装机突破400万千瓦,其中:建成光伏发电装机不低于40万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10%以上。积极争取启动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力争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力争气电项目核准并开工建设,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科学核定德宏州碳达峰指标,把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统筹谋划绿色能源开发,加快布局发展新型绿色能源产业,保障州内新增重点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用电,增强能源服务保障能力。巩固水电传统优势,强化存量水电提质增效,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高质量推进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将光能资源、风能资源优势转发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中缅天然气管道入境站优势,继续加大天然气推广利用力度。持续推动中缅经济走廊能源互联互通建设,积极开拓电力外送、回送市场。
原文如下:
德宏州产业强州三年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立足德宏州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促进全州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切实加快产业强州建设,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的通知》(云办发〔2022〕37号)要求,结合德宏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绿色、生态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省委“3815”战略,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围绕“三支柱一标杆”的建设要求,突出实体经济发展,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断做精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使全州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形成一二三产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以农业产业化、品牌化为突破口推进特色兴农,抓住沿边产业园建设契机推动开放兴边,以美丽德宏、生态休闲为突破口彰文兴旅建支柱和全力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树标杆。加快推动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不断提升全州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竞争力,全力推动德宏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总体目标
不断提升和深化现代产业体系内涵,继续丰富和延伸重大产业外延。到2025年,打造纺织服装、电子通信、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装备制造、绿色能源、外贸业等产业集群,现代产业体系的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现代产业体系骨架基本形成。
二、重点产业
(一)热区现代农业
1.发展方向。围绕省委“3815”战略和州委“三支柱一标杆”部署要求,聚力热区特色农业建支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强州。
2.三年目标。到2025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4万亩以上、产量70万吨,冬季农业达到120万亩,冬春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显提升,州内甘蔗种植面积恢复到60万亩以上,稳步推进桑园发展,桑园面积达到10万亩、提升养蚕效益,新植咖啡3万亩、改造提升4.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0.85万亩,新增茶叶绿色有机认证面积5万亩,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4万头左右,生猪出栏稳定在50万头以上,肉牛存栏18万头,出栏10万头,水产品产量达3.5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5亿元。
3.重点任务。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立足“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热区特色农业。巩固提升粮食、甘蔗、茶业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咖啡、蚕桑、烟叶、澳洲坚果、中药材、肉牛、生猪、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冬春蔬菜、优质水果等高价值产业。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耕地质量提高0.1个等级,完成省下达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指标。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种质资源库建设任务指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德系”科研成果。加强农业科研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推广百项实用技术、抽调千名农技人员下乡、实现万户农户增收”的“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加快推进农产品及附属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加强农产品销售终端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库、监督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用活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加快推进境外农产品采购、加工。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加强品牌化发展,加大“三品一标”产品创建力度,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建设。加快芒市产业园、瑞丽肉牛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为重点,形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信科技局、州商务局、州林草局、州市场监管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委和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配合)
(二)纺织服装产业
1.发展方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稳步扩大桑蚕茧种养殖规模,结合中缅农业合作和跨境替代种植项目推进,大力发展境外种养殖基地,着力建设种养加销一体化丝绸产业链,建成沿边重要的丝绸产业基地。着力引进一批智能缝制、工艺先进、品牌引领的服装纺织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茧丝绸、纺纱、印染、成衣、制帽、袜子全产业供应链,打造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一体化集群。
2.三年目标。到2025年,全州引进蚕丝绸纺织服装产业项目不少于15个,其中落地投资超2亿元项目3个。全州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
3.重点任务。依托瑞丽环山工业园片区,联动陇川、芒市产业园区,聚焦茧丝绸加工、纺织、印染、成衣、日用家纺、鞋帽箱包,招引一体化链主企业,发挥龙头企业集聚作用,带动行业内部供应链企业入驻,拓宽产业链,着力建设集纺织服装、成衣研发、设计、加工、销售、文创产品、仓储物流一体化的服装产业重点基地,打造一批德宏制造的知名品牌。(州工信科技局牵头,州发展改革委、州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委和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配合)
(三)硅光伏产业
1.发展方向。以集聚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巩固提升主导环节优势,着力推动光伏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形成绿色低碳、集聚集约的光伏产业集群。
2.三年目标。到2025年,全州力争引进硅产业项目3个,落地投资超10亿元项目1个。
3.重点任务。按照《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及配套政策措施的通知》(云发改产业〔2022〕553号)部署,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和硅行业转型升级契机,依托全州现有光伏资源和工业硅产能优势,积极谋划硅光伏产业链发展,结合德宏州原料资源、水电资源、税收优惠、口岸通道、人力资源等优势条件,重点推进云南赛能晶硅产业链年产10万吨颗粒状多晶硅项目及配套年产12万吨工业硅转型升级项目,全力推动德宏州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州工信科技局牵头,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州商务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税务局,芒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配合)
(四)进出口落地加工业
1.发展方向。利用边民互市进口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县域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园,实施互市贸易商品入园深加工;大力发展具有边境地区特色的优势加工产业,推动进出口加工业集群发展,扩大边民就业渠道,提升贸易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发展提速。
2.三年目标。到2025年,进出口落地加工业力争实现工业产值7亿元,工业增加值1亿元。
3.重点任务。鼓励引导企业参与落地加工,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用地保障、财税扶持、入驻园区、边境贸易加工扶持、人力资源扶持等配套政策措施,以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政策措施规范互市商品落地加工。鼓励境外原料顺利进口,大力培育进口碎米、芝麻、绿豆等农产品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巩固提升粮食、甘蔗、水果、水产品、珠宝、红木、矿石等传统进口加工产业。加快培育肉牛、中药材、发制品等新兴进口加工产业。加快推进“互联网+边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引导和鼓励组建边民互助组、边民合作社参与企业合作开展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发展集体经济,支持建设边民互市贸易工厂、帮扶互助车间开展加工,开展“互市贸易+合作社”、“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优化边民互市办事流程,促进“跨境电商+边民互市”、“市场采购贸易+边民互市”等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边民互市办事效率,增强透明性、简约性、高效性。支持和培育特色产业园建设,推动进口商品由“过路经济”转换为落地加工,切实将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推进中缅瑞丽—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境内外产业链有机链接,推动贸易发展。(州商务局、州工信科技局牵头,州发展改革委、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财政局、州税务局、州市场监管局,芒市、瑞丽市、盈江县、陇川县党委和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配合)
(五)电子信息产业
1.发展方向。积极抓住中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加大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和产业承接准备,紧贴南亚东南亚供给需求,建设出口导向型电子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先期重点聚焦通信设备制造,吸引其上下游配件制造企业落地,大力发展五金、元器件、低值配件、有线通信设备零部件制造及成品组装;后期招引更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通信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落地,在终端消费电子产品制造、设计代工、贴牌生产等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
2.三年目标。到2025年,力争形成产值规模超1亿元的电子产业集聚区1个,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骨干企业5家。
3.重点任务。加快推进云南丰昌鑫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芒市智能终端和电子设备产业园、瑞丽尚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达产增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国内知名企业,引进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加工等项目落地。
(六)装备制造业
1.发展方向。依托缅甸农业机械产品需求,充分发挥瑞丽沿边产业园靠近消费市场的地理位置和口岸通道优势,实施内强外引,加强招商引资,引入农业机械制造龙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重点聚焦汽摩制造、机电制造、新能源产品制造、家电制造四大领域,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吸引零部件、配件制造企业落地,大力发展初级零部件生产制造、成品组装等中间环节;后期积极引导产业链前伸后延,围绕重点产业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吸引更具技术含量的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大健康家电产品研发和测试项目、新能源车关键部件制造,增强研发水平、开拓营销市场,以创新驱动推动装备制造也高质量发展。
2.三年目标。2025年产值目标2亿元,形成汽摩制造产业、农业机械生产制造产业集群龙头及上下游配套企业10家。
3.重点任务。大力发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拖拉机、微耕机等用于果蔬、甘蔗、水稻、玉米、咖啡、茶叶、橡胶等作物生产环节特色农机装备。以燃油摩托、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为重点发展方向,承接汽摩关键零部件制造、整车半散件组装等,积极补充汽摩制造行业相关咨询、规划、调试、检测、维修、保养、产品报废、回收等各类配套服务,壮大汽摩制造产业集群。
(七)绿色能源产业
1.发展方向。以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提升绿色能源安全可持续保障能力,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2.三年目标。到2025年,全州电力装机突破400万千瓦,其中:建成光伏发电装机不低于40万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10%以上。积极争取启动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力争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力争气电项目核准并开工建设,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3.重点任务。科学核定我州碳达峰指标,把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统筹谋划绿色能源开发,加快布局发展新型绿色能源产业,保障州内新增重点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用电,增强能源服务保障能力。巩固水电传统优势,强化存量水电提质增效,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高质量推进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将光能资源、风能资源优势转发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中缅天然气管道入境站优势,继续加大天然气推广利用力度。持续推动中缅经济走廊能源互联互通建设,积极开拓电力外送、回送市场。(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州工信科技局、州商务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市场监管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委和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配合)
(八)数字经济
1.发展方向。以数字赋能为导向,以场景应用为抓手,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幅提高数字经济占比,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2.三年目标。到2025年,全州5G基站达1.1万个;数字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5亿元以上;招商落地2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个,签订合作协议不少于10个。
3.重点任务。持续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基站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省内外领先数字经济企业在德宏落地。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园,依托芒市工业园区、盈江工业园区现有条件,以“园中园”的形式建设芒市、盈江州级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推动电子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德宏州“城市大脑”项目实现新的突破,上线运行“i德宏”小程序,以小切口推进智慧政务,围绕为民办事、文化旅游等探索开展应用,形成网上集成办理服务事项清单,使更多事项在网上集成办理,上线一批事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服务项目,不断丰富“i德宏”APP应用场景;加强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和智慧口岸建设。推动瑞丽(畹町)智慧口岸、芒市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州数字经济发展中心牵头,州工信科技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委网信办、州商务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委和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配合)
(九)文旅康养产业
1.发展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为目标,擦亮德宏旅游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以避寒避暑、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主的候鸟式旅居,加快推进文旅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四季康养旅游胜地。
2.三年目标。到2025年,全州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4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亿元;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10个,建成运营高品质酒店、旅游等级民宿25个以上,创建一批网红打卡点和乡村旅游示范村;评选最具德宏代表性的美食小吃、农家乐和民宿等。
3.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我州生态资源、民族医药资源、民族文化资源、餐饮文化资源和区位条件等优势,以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加快形成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长效机制,促进医疗与养生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医疗养生旅游重点项目,培育打造医疗康养旅游基地、民族医药食疗养生旅游区、健康保健养生旅游区、养老体验园区等,深入挖掘推广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诊疗保健技术和服务,积极发展以治疗、康复、保健、美容、食疗、养生、养老度假等为重点的医疗养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大力开发适用于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等群体的中医养生保健和特色旅游产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医疗旅游等品牌。重点推进芒市奔奔乐欢乐世界游乐场、芒市遮放农垦文化民俗村、瑞丽市世界傣源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瑞利驿等项目。聚力彰文兴旅,大力实施文化润边、文旅夯基、休闲品牌打造“三大工程”和文旅融合、旅游“满天星”两大行动,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完成全州旅游标识标牌建设,补齐全州旅游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营销力度,推动文旅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精品体育旅游路线的打造,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品牌赛事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民族民间、和谐边境等大众体育活动,激发体育消费热情,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将我州建成国内优良的亚高原体育训练、赛事基地。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卫生健康委、州教育体育局牵头,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委和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配合)
(十)现代物流业
1.发展方向。聚焦物流枢纽经济培育、高效配送体系建设、跨境物流发展、物流骨干企业培育,加快构建“口岸+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努力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2.三年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州现代化物流业产值达到430亿元。
3.重点任务。打造千亿级国际贸易口岸,高度重视引进外贸进出口企业集团入驻,加快推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转口贸易、加工贸易、保税贸易、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建立全国最大的热带水果等进口资源产品交易中心。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加快拓展南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加快发展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打造百亿元现代物流产业,统筹国内物流与跨境物流需求,重点谋划和建设中国—印度洋国际铁路物流中心、云南沿边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国际陆水联运中心和面向印度洋的国际公铁联运中心,加快建设覆盖全州城乡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专业化现代化物流领军企业,做强做大物流服务企业,加快多式联运、内外衔接、快捷高效的德宏(瑞丽)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面向州域配送、省内外分拨、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周边的西南沿边国际物流中心。(州商务局牵头,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信科技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投资促进局、州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各县、市委和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由州政府领导任组长的相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应成立由牵头部门负责的工作专班,细化三年行动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州直部门主要负责重大项目布局、要素保障;各县市主要负责提供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大抓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深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土地管理体制。通过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和引导劳动力要素畅通有序流动。优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激发技术要素供给活力。着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树牢“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的导向,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实现市场主体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优化审批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持续推进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平台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以内。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建立部门联合开展市场监管领域涉企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管理;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助力市场主体倍增,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是德宏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有力支撑,加快推进大瑞铁路(保瑞段),芒市至梁河、瑞丽至弄岛高速公路,云南交通便民码头德宏州建设工程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继续推进瑞丽沿边产业园智慧园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瑞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德宏(瑞丽)陆上边境口岸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等项目,统筹谋划实施一批水利、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凝聚合力,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有效支撑德宏发展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五)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的落实,提升政产学研用协同水平。突出创新驱动导向,加大对创新平台、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科技研发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科研机构建设力度,加快提升大专院校科研能力。结合德宏优势条件,使科技成果成为实现边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六)做好人才队伍保障
坚定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组织实施“金孔雀”引才项目和“凤尾竹”育才项目,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加强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营造人才在德宏破土而出、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政策环境,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探索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新路径,用好创新人才培育支持机制和政策。
(七)提升质量和品牌建设能力
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引导州内企业对标省内外先进水平,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健全质量标准。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提档升级带动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引导本土企业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优质服务为保障,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为创建更多更好的德宏自主品牌提供保障。
(八)做好金融支持重点产业建设
围绕各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鼓励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各重点产业的融资需求,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全州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