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到2024年。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产销量使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动力电池退役和回收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的寿命已经进入了一个阶段,意味着一些新车在八年内可能需要考虑回收电池部分。这不仅是数量的挑战,也是质量和服务需求的挑战。
尽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行业整体上却出现了萎缩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回收价格一路下行,导致市场出现萎缩。目前,新能源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而回收这两种电池的利润率相对较低。在整个回收过程中,经济价值最高的部分就在于电池正极原材料碳酸锂,因此碳酸锂价格的变化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影响非常大。
然而,尽管面临困难,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然在持续发展。全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28亿美元。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动力电池退役量也将持续增长。企查查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增长了近九倍,达到12万家。
这些企业主要服务于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它们正在努力提高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市场萎缩的现象,这需要我们寻找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这可能涉及到政策、技术、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因此对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来说,2024年是一个新的节点,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探索,以应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碳酸锂价格从2020年的每吨5万元涨至2022年的每吨50多万元,随后在2023年初开始下跌,截至2024年3月,碳酸锂价格已跌至约每吨11万元。与此同时,锂矿企业利润也在持续走低。
业内分析师认为,碳酸锂价格下跌的原因可能是动力电池生产商产能过剩,这一现象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新能源汽车需求端目前也面临着消费力不足的困境。
各方发力 行业渐显竞争态势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1-5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显示,一共只有156家企业。其中,梯次利用方向的企业96家、再生利用方向的企业60家,由此可见,在约12万家企业的庞大体量下,拥有回收资质的企业占少数,多数企业仍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些企业正在努力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但鱼龙混杂的“小作坊”仍然占据着市场份额的大部分。这些企业没有安全、环境、供应链溯源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因此在成本上可能更具有优势。随着退役潮的到来,一些营运车辆的退役电池回收再利用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仍有六七成以上的退役电池被无回收资质的“小作坊”消化。这些“小作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正规的回收设备,往往徒手拆解电池,存在着爆炸的风险。然而,他们依然凭借高额利润选择铤而走险,对正规企业形成了竞争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作坊”盛行的现象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环保价值不容忽视,回收再利用的动力电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领域。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小作坊”已经开始退市。根据企查查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大约1800家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销吊销,平均每天关闭约20家。然而随着大量企业退市的同时,“正规军”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行业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因此可以预见,在市场竞争和监管加大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正在逐步展现出竞争态势。政策环境也将继续改善,这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虽然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压力,“正规军”有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推动行业朝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规范化发展已成趋势,行业成长确定性强。
自去年以来,“到底谁来回收”的问题曾一度引发行业内的争议。但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得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规范化发展。
欧洲议会于2023年6月正式通过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定只有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以及数字电池护照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充电工业电池才能进入欧盟市场。这一法规明确要求中国车企自行解决电池回收问题,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与此同时,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加大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力度。该《管理办法》不仅明确了回收责任主体,还要求电池厂商向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动力电池拆解技术信息,并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优先使用再生原材料、公开动力电池中再生原材料的使用比例。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推动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来,作为《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资质企业白名单的中商锂新能源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加速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进一步响应规范化管理的号召。目前公司已经加强与汽车企业和电池企业的合作,共同建立回收网络和回收站点,确保动力电池在退役后可以方便地被回收。
同时,中商锂也在不断加强对回收动力电池的溯源管理,构建闭环产业链。通过遍布全国的线下营销渠道和线上回收平台的渠道优势,搭建逆回收网络,统一回收至处置点进行梯次利用。这种“电池生产-销售-回收-梯次利用”的生态闭环模式,将有效解决退役大型动力电池流通领域的“卡脖子”环节。
有行业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随着规范化发展的引导,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窗口期将会更长,“蛋糕”将进一步做大。随着行业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环保性与经济性兼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成为众多企业的必修课。在规范化发展的趋势下,“小作坊”式的企业和劣质产能的逐渐淘汰,将会让行业迎来真正的良性发展。我们期待着这个行业的持续成长和进步,为环保事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