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网 » 储能政策 » 正文

贵州铜仁市:加快补齐储能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等缺失环节

日期:2024-05-14    来源:国际能源网

国际储能网

2024
05/14
10: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储能电池 风光项目 新能源产业

国际能源网获悉,日前,贵州铜仁市发改委发布《仁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推进首位产业集群发展。按照“一核五区”产业布局,支持松桃县、玉屏县、大龙开发区加快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巩固现有发展优势,发挥中伟新材料等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为方一期2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嘉尚二期10万吨磷酸铁锂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推动汇成三期2万吨电池回收利用、红星电子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项目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启动40万千瓦储能、大龙开发区北部物流园和铁路专用线等项目规划建设,建成大龙东220千伏变电站。

依托龙头企业推进链式招商,积极引进落地一批新项目,力争30亿元级企业达3家以上,100亿元级企业达1家以上。加快补齐储能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电池组件等缺失环节和钠离子电池、电池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等薄弱环节,支持汇成、嘉尚、凯金、长虹鹏程等高成长性企业做大做强并加快上市。争取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大项目5亿元以上。

原文件如下:

关于公开征求《铜仁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起草了《铜仁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您可在2024年5月26日前通过以下渠道反馈:

1.通过邮箱反馈:23718536@qq.com。

2.通过信函反馈:邮寄地址: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镇化科(金滩半岛豪苑1号楼)。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董锐,0856-8122367。

附件:铜仁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

铜仁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公开征求意见稿)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实现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铜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7年,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总量超过1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74%左右,200亿元以上的县达到2个;县域主导产业支撑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71%左右;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取得重要进展,全市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左右,超过50%的县达到3个。人民生活品质有效提升,县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注:以下责任单位中排名第一单位原则上为牵头单位)

二、工作任务

(一)坚持工业优先,推动县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实施“生态工业十大突破行动”。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扎实推进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培育、项目建设攻坚、人才队伍建设等“生态工业十大突破行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林业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2.梳理完善“一图三清单”。依托各县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大力推动本地重点发展的1—2个主导产业,全面梳理完善产业链图谱和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清单。对各县主导产业中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在积极争取省级前期工作专项经费支持基础上,各县统筹本级前期工作费给予一定支持。台账化清单化梳理县域主导产业重大项目要素需求并予以统筹保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3.推进首位产业集群发展。按照“一核五区”产业布局,支持松桃县、玉屏县、大龙开发区加快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巩固现有发展优势,发挥中伟新材料等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为方一期2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嘉尚二期10万吨磷酸铁锂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推动汇成三期2万吨电池回收利用、红星电子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项目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启动40万千瓦储能、大龙开发区北部物流园和铁路专用线等项目规划建设,建成大龙东220千伏变电站。依托龙头企业推进链式招商,积极引进落地一批新项目,力争30亿元级企业达3家以上,100亿元级企业达1家以上。加快补齐储能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电池组件等缺失环节和钠离子电池、电池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等薄弱环节,支持汇成、嘉尚、凯金、长虹鹏程等高成长性企业做大做强并加快上市。争取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大项目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4.发展生态食品饮品及健康医药产业。围绕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建立市县两级龙头企业培育名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发展抹茶、康养水、蛋制品、红薯粉、中药饮片等高附加值产品,支持江口抹茶、思南红薯、德江天麻、松桃禽蛋等产业打造“单品冠军”,推动农夫山泉梵净山工厂扩能。用好省支持白酒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石阡、印江、思南、沿河等县白酒产业发展,加快沿河县年产3000吨白酒、印江县年产2000吨优质酱酒生产等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对扩能后达1000吨以上的白酒项目新增用地指标,由项目所在县筹集资金按市场化原则有偿使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5.坚持“富矿精开”。推动锰矿精查探矿、精准开发、精细利用及锰渣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松桃县耿溪锰矿详查等地质找矿项目,启动松桃道坨年产200万吨级绿色矿山项目建设,打造“全国唯一世界级锰资源供应基地”。支持红星发展、汇成新材料、金瑞新材料等企业利用碳酸锰矿生产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等高纯锰材产业化建设。支持玉屏县、思南县、石阡县、沿河县等发展壮大饰面石材、碳酸钙、重晶石等精深加工,争取玉屏县石灰精深加工项目等重大项目能耗需求纳入省级统筹保障。支持新能锰业等国有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提升优势矿产资源开采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和国资中心等,松桃县、玉屏县、思南县、石阡县、沿河县人民政府,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6.加快智能终端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加快新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医疗健康电子社保、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制造及配套产业发展,支持铜仁高新区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园、大龙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慧工厂”试点示范,初步建成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一批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打造特色农产品互联网平台1-2个,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7.发展民族特色产业。聚焦民族文化产品、健康医药、文娱体育特色产品等特色产业,支持苗绣、贵银、箫笛等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支持人力资源富集县引进家具、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责任单位:市民宗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8.加快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加大市级统筹、开发和配置力度,加快思南尖山、沿河思渠、德江老屋基3个抽水蓄能及思林、沙沱电站扩机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松桃盘石农业光伏电站和思南大坝场、石阡东润、沿河中寨风电等40个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等,各县人民政府)

9.强化园区配套保障。加快推进大兴水厂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县域产业园燃气、给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省级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提高担保能力,加大对县域产业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三农”主体及小微企业的担保支持力度,降低担保费率,弱化反担保措施。(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10.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支持各县产业园区创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支持以碧江高新区为核心区,整合紧邻的铜仁高新区技术产业园、苏州·铜仁产业园(东莞·铜仁产业园)、川硐教育园“一区三园”模式申创国家高新区。支持大龙开发区申建国家级经开区、石阡工业园区申创省级经开区,加快推进万山化工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二)坚持强村富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1.实施“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持续推进“七大提升行动”,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促农民增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25年底,力争3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5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25万元以上,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国资中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12.促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对沿河、松桃等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各县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积极争取以工代赈资金,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投资规模小、施工技术单一的政府投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全部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13.全面推进农村项目资产盘活。坚持“全覆盖、零遗漏、无死角”,全面开展农村项目资产动态摸排,建立农村项目资产台账,加快完成确权处置,分类推进盘活,及时盘活销号,确保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农村经营性项目资产效益得到有效提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14.提升粮食生产储备能力。逐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优先支持松桃县、思南县等产粮大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德江、印江、松桃等县新建、改造、盘活一批粮油仓储物流设施。争取省级粮食风险基金、粮食流通专项资金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粮油加工企业给予补贴。(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15.优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以思南为重点,大力推广“龙头企业+”模式,建设连片加工型高淀粉红薯生产基地。支持发展玉屏黄桃、沿河空心李等特色水果产业,大力建设“千亩村”“万亩片”,将铜仁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水果供应基地。积极筹办、参加各类展会,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持续打响“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公用产品。(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各县人民政府)

16.积极打造特色小寨。开展“百村行动”,全市每年打造100个以上特色小寨,到2025年打造300个以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特色小寨,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民族文化多彩、乡风文明度高、寨民生活富裕、基础设施完善和基本公共服务齐备的铜仁特色小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精神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坚持生态为本,推动生态旅游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17.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全面落实《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编制《梵净山世界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全力打造以梵净山生态旅游经济圈、锦江体旅融合示范带、乌江流域生态旅游带、中南门文旅融合消费区、万山工业旅游示范区、石阡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示范区。(责任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信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18.推动重点景区提档升级。实现“东上西下”“西上东下”+自驾游“代驾”配套服务,推动东西线联动发展,积极申创梵净山国家公园。支持石阡县依托高品质温泉资源做大做强“水文章”,推动江口梵净山—太平河和石阡温泉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成功创建1家。支持沿河黎芝峡、德江洋山河、思南石林、印江大圣墩、松桃苗王城、玉屏侗乡风情园丰富旅游业态,打造优质精品景区。支持松桃县潜龙洞申创4A级旅游景区,积极争取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人才资金、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责任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财政局、梵净山管理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19.大力发展各类文体活动。扩大“梵马”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举办2场万人以上规模的贵州铜仁·梵净山马拉松赛事。支持江口等县持续举办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赛、梵净山登山赛等系列体育赛事。通过OTA平台、旅行社等市场主体推出“梵净山+中南门、石阡温泉、朱砂古镇”等重点景区联动产品。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强化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宣推,高质量制作一部铜仁文化旅游宣传片,提供企业年会、新品发布会等“定制化服务”不少于10场。(责任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等,各县人民政府)

20.打造精品民宿集群。支持江口县依托梵净山独特资源加快打造“梵净山居·醉美心宿”民宿集群。支持有条件的民宿申报国家甲级旅游民宿、省五星级民宿、国家乙级旅游民宿、省四星级民宿等。积极争取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评定为国家甲级旅游民宿、省五星级民宿、国家乙级旅游民宿、省四星级民宿的落实好相关奖励政策。(责任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1.支持康养项目建设。支持各县符合条件的康养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县申报省级康养示范基地,积极争取省服务业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专项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2.做强旅游市场主体。组建梵净山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加快盘活思南悬崖温泉酒店、沿河温泉城旅游领域存量项目,积极开展文旅产业大招商,新引进全国涉旅优强企业1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金融国资中心、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投资促进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四)坚持分类引导,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23.推动黔东城镇组团率先发展。打造以松桃、玉屏为重要支撑的黔边城市带,以江口为核心的梵净山生态功能区,深度对接融入中心城区。支持松桃县建设苗乡现代化新城,推动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重庆秀山、湖南花垣和凤凰共同打造渝湘黔边城协同发展合作区。支持玉屏县建设湘黔高铁经济带重要节点,聚焦新型功能材料首位产业,全力推进玉屏大龙一体化发展。支持江口县建设文化旅游聚集区和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围绕梵净山高质量做好“两山转换”大文章,打造“中国最美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财政局等,松桃县、玉屏县、江口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24.加快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德江、思南、印江为中心、石阡和沿河为两翼的乌江城市带,在市域西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中心”。支持德江县建设新时代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乌江流域开放门户,持续提升辐射带动力。支持思南县建设乌江中下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乌江港口枢纽,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支持印江县建设康养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运动之城·健康印江”城市品牌,做足“梵净山+”文章。支持石阡县建设“温泉+”全域旅游强县,打造“温泉古城、红色石阡”,用好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对接黔中城市群。支持沿河县建设贵州内陆沿江开放桥头堡,打造乌江流域“最美江城”和“精品县城”,成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前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等,德江县、思南县、印江县、石阡县、沿河县人民政府)

25.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积极争取省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对各县城的支持。结合新增城镇人口数,加大向上争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奖补资金力度,争取补助资金最大化。(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6.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支持县乡村三级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市水务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27.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大力发展乡村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28.提升县域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深入实施垃圾清废行动,加快推进思南县、沿河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支持各县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运营,力争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全覆盖。完成县城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排查,精准制定“一县一策”方案,加快污水管网改造,持续消除县城建成区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责任单位: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五)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29.全面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全面落实省有关扩权强县改革举措,对可委托到县级的权限,依法依规委托县级行使。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稳妥扩大县级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权限。(责任单位:市有关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30.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化政务服务“五个通办”改革,大力实施政务服务“一网一窗通办”,推进行政审批“三减一降”,提升“企业之家”增值服务,加快实现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一窗通办”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大数据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1.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举办铜商大会、政金企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支持各县围绕主导产业链和“链主”企业开展产业大招商,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争取省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资金。(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32.加快科创平台建设。支持县域产业园区与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或有效期内整体新迁入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科研经费补助;对在铜仁新建并被认定的国家、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市级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补助。对新建并被认定的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科研补助。对新建并通过认定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科研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市级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补助。对实施重大成果转化示范的企业,按照市级科技项目重大专项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持。对财政资金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的净收入、股份或出资比例可提取70%奖励给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化的团队。(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33.推动县域企业上规入统。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奖补资金,落实好省级每年对新增上规入统企业的奖补政策,并及时兑现奖补资金。(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县域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34.提升县域就业服务能力。实施县域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行动,支持玉屏县申建国家公共实训基地。加快推进县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5.推动县域教育优质发展。持续推进各区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各县中等职业院校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互融通,积极争取有关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协调推动各区县空编资源用于保障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编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6.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积极争取省有关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建设项目。加快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完善科室设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配置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积极培养医疗方面人才,鼓励职业院校开办医疗卫生相关专业。大力支持社会办医。(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37.提高县域养老服务质量。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及城乡社区示范养老服务设施给予运营奖补。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申办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支持各县引进社会资本盘活闲置房屋资产用于普惠养老托育。(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

(七)坚持开源节流,强化县域财源建设和要素保障

38.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市级统筹、县级落实的大抓财源建设工作机制,统筹资源支持骨干财源建设,建立县域财源建设激励奖补机制,及时高效兑现涉企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对财源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和单位给予激励。(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39.严控债务风险底线。按照“谁举债、谁使用、谁偿还、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政府债务偿还的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按期足额缴纳政府债券利息,压减非急需、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确保不发生法定债务风险,坚决守住债务风险等级“橙色”底线。(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40.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重点围绕“四新”“四化”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对各县主导产业中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统筹资金给予支持,确保每个县入库重大产业项目5个以上。狠抓项目建设,突出市场化导向,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提升民间投资、产业投资比重。(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41.大力实施“引金入铜”。加快推进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体系内部合作,扩大体系覆盖面,增强对“三农”主体及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引进1家金融机构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域增设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大力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县域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推广贵州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健全县级政府性担保体系,充分发挥黔e担平台市、县担保业务协同和数据管理作用,提高担保融资服务效率。(责任单位:市金融和国资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42.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支持松桃、沿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按照省有关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入市。(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43.持续夯实人才支撑。落实“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深入实施“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持续开展“千名英才·智汇铜仁”“双招双引”等活动,重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吸引扶持各类人才来铜创新创业。支持各县实施“乡贤回归”行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各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参照省级建立铜仁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由市发展改革委承担机制日常工作,负责跟踪对接各县各部门任务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重要政策落地、重大改革推进和重大项目保障等事项。市有关部门要根据分工加强与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汇报沟通,做好对各县争取相关支持政策的指导服务。各县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主动与省有关单位加强衔接,统筹发挥好资源配置作用,争取更多政策、项目及资金落地铜仁。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