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获悉。上海市发改委日前发布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594号提案的答复。其中提到,健全市场主导的协同保障体系,重在明确新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收益机制,确保设施“用得起、用得好”。坚持市场主导,支持独立储能电站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用户侧储能随所属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在当前上海市电力现货市场尚未运行的情况下,在用电高峰期间按调度指令安排充放电价格与调用次数;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后,根据市场需求充放电。
详情如下: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594号提案的答复
张作贵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目标下的储能规模化应用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缓解电网调峰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通过布局调峰气电、抽蓄和实施煤电灵活性改造等传统调节措施,上海电力系统实现了新能源100%消纳,对新型储能尚无大的需求。未来随着蒙电入沪、深远海风电等重大工程实施,现有调节资源难以支撑绿电高比例消纳,上海能源转型迫切需要加强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
当前上海正处于布局新型储能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按照有关工作部署,我委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等部门、相关企业等一起认真研究,围绕新型储能的应用、管理、运营、研发、产业等关键环节开展顶层设计,以开放创新来提升发展能级,以协调融合来降低发展成本,以市场化联动来实现产业与应用的同向发力,力求通过制度和政策保障实现多目标统筹兼顾,推动我市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你们所提出的关于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目标下储能规模化应用的建议具有高度前瞻性,为我们的政策思路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和协同保障体系
正如提案所关注到的,新型储能应用目前普遍面临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不匹配、安全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不高、价格机制不清、项目激励和盈利来源不稳定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储能与“源、网、荷”一体化协同发展,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是重中之重。
1.建立规范完备的项目管理体系,主要考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项目“落得下,建得好”。一是实施分类管理。根据源网侧独立储能电站、用户侧储能设施不同管理要求,由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分别做好备案等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全链条管控机制,做到“一强化、两落实”。“一强化”指强化企业生产主体责任。“两落实”指按照市安委会明确的职责分工,市级主管部门按职责落实好安全监管责任,各区落实好用户侧储能项目属地安全监管责任。三是做好要素保障。对完成备案且有独立用地需求的项目,按公用设施优先安排项目用地,配套电网项目视同纳入市级电网规划。
2.健全市场主导的协同保障体系,重在明确新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收益机制,确保设施“用得起、用得好”。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支持独立储能电站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用户侧储能随所属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在当前我市电力现货市场尚未运行的情况下,在用电高峰期间按调度指令安排充放电价格与调用次数;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后,根据市场需求充放电。二是做好政策引导,加快研究制订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带动大、示范效应强的项目给予适当资金奖励。三是健全保障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新型储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与国内外相关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
二、大力推动研发创新和产业布局
近年来,以锂电池为主的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很快,效率在持续提升,成本在快速下降,但其更大规模的应用还面临两方面主要问题。一是时长问题,从能量密度等技术特性看,还只能支撑小时级调峰,不能起到长时调峰的作用。二是安全问题,各地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还需要高度关注新型储能的安全等方面技术性能。我市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相关部门都认为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重点是从研发创新和产业布局两方面入手加大推动力度。
1.打造引领全国的创新体系。一是加强新型储能全过程安全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电池本质安全控制、高效灭火及防复燃等技术,制订接网控制保护等相关技术规范。二是加强新型储能高效集成技术开发,研究安全、高效和低成本电池管理系统,发展先进能量管理系统和储能变换器构网型技术。三是智能聚合新型储能调节能力,大力发展应用源侧集群智能协同控制、网侧调频调峰支撑调度控制、荷侧聚合互动调控等技术。四是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布局超级电容、超导等多种前瞻性储能技术,研发新型电池材料,推动新型电池技术开发,突破高速飞轮等关键技术。
2.构建均衡协调的产业体系。一是完善全市新型储能产业空间布局。发挥临港、嘉定、松江、闵行等特色优势,加强新型储能企业培育,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和关键强链补链延链企业协同发展。二是聚焦产业主赛道发展。强化先进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推动压缩空气储能、热储能多种储能装备和材料规模化发展,加大氢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三是加快技术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协会与高校、研发机构联动,壮大新型储能生产服务性行业,推动新型储能产品标准、检测认证的国际合作与互认。
三、强化金融支持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既是现阶段吸引储能龙头企业入驻、抢占储能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来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拓展集聚范围,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的必要支撑。我们非常赞同你们所提出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上海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下一步拟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出台新型储能项目应用示范和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专项支持政策,将新型储能纳入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对达到一定投资体量的新型储能产业招引项目尽快出台具有竞争力的配套扶持政策。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储能项目的支持力度,结合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政策开发专项金融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项目建设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三是依托市内行业头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共同组建新型储能发展基金,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支持产学研用各关键环节创新。
感谢你们对储能行业发展的关心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