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网 » 电化学储能 » 储能电池 » 锂电池 » 正文

锂电池行业发展加快提质升级

日期:2024-05-29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杨梓

国际储能网

2024
05/29
09: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锂电池行业 锂电池厂 锂电池产量

为进一步加强锂电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上述两份文件均由2021年版本修订而来。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锂电池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未来培育优质产能、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将是锂电池行业发展重点。

■ 性能要求提高

近年来,锂电池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品成本也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电池环节,2023年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435GWh;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电池和能源安全转型》报告,表示在过去不到15年时间里,电池成本下降了90%以上。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下游对于产品性能要求的提高,电池产品品质与技术创新对于行业良性发展愈发关键。记者注意到,与2021年版本相比,《规范条件》对于锂电池的技术与产品性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且对于动力电池的要求提升幅度高于储能电池。

《规范条件》明确,大动力型锂电池使用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3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65Wh/kg;使用磷酸铁锂等其他材料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20Wh/kg。功率型单体电池功率密度≥1500W/kg,电池组功率密度≥1200W/kg。单体电池循环寿命≥15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电池组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储能型锂电池方面,《规范条件》明确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5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单体电池循环寿命≥6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电池组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产品性能指标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标杆。我国锂电池的技术水平较强,部分指标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认为,《规范条件》的发布有利于促进我国锂电行业提质升级。

不过,《规范条件》是鼓励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适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生产企业。

■ 坚持高质量发展

供需错配、利润下滑苗头逐渐显现的背景下,锂电行业一改此前高歌猛进态势,回归理性发展。从去年至今,多家企业暂缓或终止锂电项目,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在今年行业降本增效大趋势下,锂电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加剧。张翔认为,未来锂电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高。以动力锂电池为例,目前国内50多家电池供应商未来或减少至10家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关锂电池的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规范条件》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上述对于产能的相关表述并非首次提出。事实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最早于2015年发布,此后在2018年及2021年经过两次修订。对于锂电池的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要求,2018年版本与2021年版本都明确严格控制单纯扩大产能,《规范条件》对产能的相关描述与2021年版本完全一致。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锂电池产业,我国一直都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规范条件》提出,企业要逐渐淘汰落后产能,对低质低效的电池项目坚决杜绝。此前,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提到,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淘汰尾部低端劣质产能早已成为行业发展重点之一。

东莞证券分析师黄秀瑜表示,工信部对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修订,引导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健康发展,将加快落后产能出清,防止低价无序竞争,有利于拥有技术优势和优质产能的头部企业提升产能利用率和盈利修复。

■ 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锂电行业周期性较强,考虑动力和储能两大应用场景,锂电行业未来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总体看来,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在技术路线选择、材料创新、产业链布局、应用场景、成本降低等多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在业内人士看来,《规范条件》的发布,为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锂电池产品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淘汰落后产能均有利于行业避免低质低价竞争。记者注意到,除了对产品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之外,《规范条件》还提到有关绿色低碳的相关要求。例如,企业应依据有关政策及标准,开展锂电池碳足迹核算;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增加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设计,加强锂电池生产、销售、使用、综合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综合管理等。

“修订稿注重产品质量和低碳环保,为企业出海做积极铺垫,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整体利好头部企业。”黄秀瑜认为。

当下,面对国内竞争加剧的状况,锂电池企业纷纷瞄准具有巨大增量的海外市场。“大家的观点基本一致,都想出海。不过,海外认证标准、市场需求及售后难度等与国内市场均存在差异,整体要求会更高,不允许我们有太多试错的机会。所以,‘出海’产品的品质要求就会更高,否则将难以承受售后成本。”鹏辉能源储能与动力电池研究院助理院长闫龙龙对记者表示。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