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C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下称SNEC展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但对于更多的储能企业来说,竞争依然暗流涌动。有储能展商感叹道:“国内储能市场实在太卷了,我们还是要靠国际市场才能赚点钱。”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微信号:chuneng)在SNEC展会期间的储能馆驻足多时,发现当下储能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电芯越来越大,314AH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少数企业已经将电芯升级到500-600AH;
二是液冷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基本成为标配,5MWH的单体规模是主流,少数的突破6MWH,甚至可以达到或者超过7MWH;
三是储能正在走向平台化、智能化控制的新阶段;
四是工商业储能普遍使用300AH的电芯,最小的工商业储能大约可以储200KWH。
大电芯升级不要太快
从此次展会期间的展品中不难发现,储能电芯的主流技术是磷酸铁锂,虽然部分展台有展出钠离子电芯,但从应用情况看,钠离子电芯目前鲜有用于储能电站,大部分钠离子电芯属于企业的技术储备,少部分量产的钠离子电芯应用在通讯基站领域。三元锂电芯因为政策原因,基本在展会期间看不到,而格力依然坚持钛酸锂电池技术。
与光伏组件的功率越做越大一样,储能电芯也同样在不断加码。去年储能展会期间,少数几家储能企业的电芯能做到300AH以上,今年则大部分企业都将电芯产品定位在280-314AH之间,而走在技术前沿的几家企业已经将电芯的容量做到500-690AH之间,最大的电芯,海辰储能甚至做到了1130AH,而奥林波斯甚至推出了3777AH的超级大电池。
企业之所以在不断升级电芯容量的同时,还在压缩电芯尺寸,主要是为了在同样体积下,存储更多的容量。因为毕竟土地资源是稀缺且宝贵的资源,如果储能电站在单位体积内能存储更多的电能,就可能使其成本降低,从而占据竞争优势。
从企业角度看,相较于小容量电芯,大容量电芯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零部件数量更少,同时在装配环节也能有效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而对于消费端而言,在构建储能项目时,大容量电芯在单瓦时成本更低,也更具竞争力。据相关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的280AH电芯,大容量电芯在PACK级成本上可实现10%到20%以上的降低。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微信号:chuneng)发现,像南都电源、欣旺达、海辰储能、储能新能源、亿纬锂能等少数企业在电芯增容方面不遗余力,动辄五六百AH的电芯容量,是否会真的卷起电芯升级新风潮?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微信号:chuneng)认为,电芯升级的速度未必有企业设想的那般迅速。
虽然当前市场上第三代主流电芯基本是314AH的产品从开始出现到成为主流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对于未来是否能加速升级,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没有必要把电芯容量扩展得这么大。因为储能电站的存储容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储能电站的安全性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CIBF2023大会上指出,30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安全方面存在风险,大容量电池如320AH电池内部温度极高,超过磷酸铁锂正极分解温度。同时,随着SOC增加,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氢气比例升高,燃爆指数是三元电池的两倍。
想做出安全且可靠的大电芯,绝不会像“搭积木”一样将材料进行简单的堆叠,其中涉及技术、结构、材料等多个方面配合与协调。而当厂商们一窝蜂地追求大电芯的升级迭代之时,原来未曾消化的280AH以下的电芯产能又该如何释放?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披露,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约200吉瓦时,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有50%左右,也就意味着一半的产能将被浪费。这样的行动速度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产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
正如智光储能董事长姜新宇也曾经对媒体公开表示所言:“一个技术没有稳定的时候我们就跨到另外一个技术,会给行业带来一片狼藉。”
储能走向系统化时代
储能行业的“内卷”不止体现在对电芯容量不断增加的一个方面。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微信号:chuneng)记者通过各储能企业展台的产品,发现储能正在走上一条系统化之路。人们很少看到储能的某个零部件,只有少部分大企业展示了一部分储能逆变器、变流器等产品,位置也不太醒目,而各大展台最集中展示的几乎都是一体化的储能系统。
全球首款风液智冷储能
华为推出全球首款风液智冷储能,在安全、热管理和供电三大架构进行了突破性创新。全新风液智冷热管理架构,在确保系统工作在最佳温度的同时,降低辅电能耗,提升系统寿命和可靠性。“风液智冷”,首先体现在 “智”,根据环境温度和工况自动调整工作模式,实现“类心率”式的自适应调节控制。
宁德时代天恒系列从大的分类看,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的集中式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和户用储能系统应有尽有,除此之外,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也是部分储能展台展示的产品。
科华数能展台前展品
在大部分储能系统中,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微信号:chuneng)发现,国内基本推出的都是液冷集装箱式的产品,而风冷集装箱式的产品,大多用在国外项目。有展商透露,因为液冷储能涉及换液和补液的问题,一些在国外没有服务网点的企业难以满足液冷储能后续的服务。
从各储能系统的容量规格看,5MWH是行业主流,其使用的大部分是314AH的电芯,少数储能系统的单体规模超6MWH,使用的是规格更大的电芯产品。
智能化云平台纷纷上马
储能产业发展至今已经从粗放式发展走向精细化管理,各家储能企业在智能化、平台化上做文章,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客户后续管理更简单,而且保证客户后续持续使用自家公司的产品。
全球首款从芯到网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
华为推出全球首款从芯到网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该平台包含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智能组串式储能控制器、智能箱变、智能子阵控制器、智能电站控制器、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兼容业界不同规格的大容量磷酸铁锂电芯,容量灵活多变,且支持全倍率场景应用,实现生命周期内更优度电成本。
储能锂电池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掘并整合了双方的优势。具体而言,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储能锂电池实施智能化管理,不仅能够实时监控电池状态,有效预防潜在风险,还能够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随着储能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宽,为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广阔的舞台。
纳晖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微信号:chuneng)不完全统计发现,华为、协鑫、星星充电、易事特等公司展台前纷纷展示了属于自家的能源管理平台。
从当前各家展示的平台系统看,基本上涵盖电池检测、日常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智能化数据采集分析、智能化安全预警等功能,平台介入储能电站运维的目的在于提高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
很多户用储能产品都配备了手机上可使用的管理系统,通过手机可以让储能电站的收益测算、安全管理、电量存储统计等方面一目了然。
内卷的国内工商业储能
从展会期间各大厂商展示的产品看,工商业储能领域,在国内竞争非常激烈。大容量电芯基本已经应用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少数工商业储能项目使用280AH的电芯,大部分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已经将电芯容量提至314AH。储能头部企业在展会期间也有不俗表现。
华为在工商业储能领域,推出了10年免换液的风液智冷工商业储能产品,这款产品有主动液冷、自然风冷和余热利用三种工作模式。相较于行业传统方案,该系统的运行可使辅电能耗最多降低30%,并且其风液智冷架构还能将储能系统两充两放的性能寿命提升至15年。
阳光电源则联合鉴衡认证中心发布了《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白皮书》,创新提出“三电融合 智储一体” PowerStack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招募优质代理商,通过“一站式信息资源平台”和完善的营销服务布局,助力工商业储能持续高质量发展。
有企业销售人员表示,当前工商业储能产品一般最小的要存200度电,主要供应的群体是小型商超,而从工商业储能的度电成本看,下降的趋势也非常明显。
明美新能源的工商业储能电柜,打出低至0.72元/Wh的价格标签,安徽通盛能源将价格定在了0.699元/Wh。
钠离子电芯也开始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崭露头角,昆宇电源就在此次展会将钠离子电池工商业储能产品推向市场。该产品搭载的是昆宇电源最新推出的210Ah钠离子电芯产品,该电芯采用叠片工艺,能量密度135Wh/Kg以上,循环寿命2000次以上。
目前国内发电侧的新能源配储、传统用户侧等储能领域,工商业储能运用场景在不断被挖掘,储能新增量市场全力发展。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华为在展会期间推出了首款从芯到网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该平台以其全架构安全、全场景构网、全生命周期经济、全链路数字化的特性,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接入比例和电力消纳能力,为电站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方壮志在展会期间表示,用场景来体现光储系统价值的很多的机会。包括有很多为无电网地区的工业、采掘、矿业、油气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全移动的光储融合的解决方案,这都是很多商机。
此外,长时储能、毫秒级响应的超级电容与锂电结合的产品、户用UPS电源、移动锂电储能电源车等个性化的储能产品也在此次展会中有所呈现。
综上观察,未来储能产业的发展,国内竞争压力主要集中在工商业分布式领域,大电芯、叠层技术、智能监控、远程关断、主动消防等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到储能领域。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或许才是储能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当同质化的产品充斥储能市场之时,企业比拼的可能除了价格就是服务和品牌影响力!
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