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婚恋市场相似,长相出众、家世清白、自身又有实力的对象,总能引起追求者趋之若鹜地追求。A股市场也不例外,业绩好,实力强的优质企业也总能吸引一些大企业愿意一掷千金,将其收入囊中。
傲娇的科林电气在24亿巨额资本面前终究还是选择妥协。虽然科林电气董事长曾经也试图与石家庄国投结盟来抗击海信网能的收购,然而在海信网能开出了一个难以拒绝的收购价格后,科林电气的第一大股东终究还是易主了。科林电气6月28日发布公告称:海信网能于5月28日开启要约收购,至6月26日期限届满,预受要约股份总数为6220.03万股,占目前公司股份总数的22.82%。收购完成后,海信网能合计持有公司44.51%的表决权。
一场志在必得的收购
针对科林电气的股权收购,始于今年3月份。3月19日,科林电气发布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李砚如先生、董事兼总裁屈国旺先生于2024年3月15日分别与青岛海信网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网能”)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计划将持有的合计7,244,420 股上市公司股份(占协议签署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3.19%),均不超过转让方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25%,转让给海信网能持有;将其持有的剩余股份的合计21,733,260 股表决权(占协议签署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9.57%)委托给海信网能行使。
科林电气为了公司的控制权问题,开始了几轮股权变动,先是今年3月26日,科林电气股东石家庄国投集团增持公司股份达到5%的公告内容显示,对于该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已经开始。
4月9日,科林电气发布公告称,石家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国投集团”)于2024年4月8日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合计增持本公司股票4,065,000 股,持股变动比例达到1.79%,截至4月8日,国投集团对本公司持股数量达到17,690,748 股,持股比例达到 7.79%。
科林电气又于6月4日发布公告称,2024 年 6 月 2 日,国投集团同张成锁、邱士勇、董彩宏、王永在石家庄共同签署了《关于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之一致行动协议书》,五方自此形成一致行动关系,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保持一致行动。以国投集团为实控人的五方合计持股数量为67,022,714 股,持股比例为 29.51%。至此,科林电气的控制权落到了国投集团手里。
6月8日,科林电气披露了《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修订稿)》,海信网能再次向全体非限售流通股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将收购股份数量调整为5450.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要约收购期限为2024年5月28日起至2024年6月26日。
最终海信网能还是拿下了科林电气的控制权,但细算一下,仅最后一次股权收购邀约,就有2753万户股东同意要约,股份总数高达6220万股,比海信网能预计收购的股份数量还多出近千万股,这笔巨资算下来差不多有16.9亿元,再加上此前收购的花费,海信网能累计已经在科林电气身上耗费超24亿元。
因何选中科林电气
海信网能的全称是“青岛海信网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它由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集团”)控股。海信网能的收购行为,可以看做是海信集团的一次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对于收购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来说,这不是第一次。海信集团2006年收购家电企业ST科龙,后来将家电业务并入该公司;2021年-2023年,海信集团又先后收购了日本汽车热管理龙头三电控股、以及上游LED芯片厂商乾照光电,此次收购科林电气,已经是该公司第五次收购。
从前几次收购的成果看,拿下ST科龙是要将家电业务板块做大做强;拿下三电控股则是把业务范围拓展到汽车配件制造端口;收购乾照光电是在半导体、芯片、电子元器件制造端打开新赛道。而这次巨资收购科林电气,看中的则是新能源这片“蓝海”。
根据官网介绍,科林电气成立于2000年,公司致力于构建全球电力产业发展新业态,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科林电气是一家成长非常快的电力设备企业,2000年成立后仅一年的时间,就成功研制出“KLD-7000配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145万元。
2003年,伴随着10kV户外真空断路器研制成功并顺利投产,科林电气也正式涉足一次电气设备制造领域。
2005年,科林电气中标西柏坡电厂5500kV升压站RTU工程,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超高压输变电领域。
2017年,科林电气成功在A股上市,此后的业绩也是相当亮眼。上市之后公司每年都在盈利,刚上市时,科林电气的营收9.695亿,归属净利润仅有7276万元。而到2023年这家公司默默将营收做到了39.05亿,归属净利润也达到了2.991亿。6年的时间,公司的营收和归属净利润都涨了不止三倍。
科林电气的合作伙伴不仅有国网、南网这样顶级的电网公司,还有像长庆油田这样大型能源企业,无论项目经验还是客户群都在业内属于一流的位置。
海信网能总经理史文伯在今年4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要将科林电气打造成海信能源产业总部并扎根石家庄,助力科林电气做大做强,走向全球。
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是国电投、中电装备、中车等的Top10客户;自研的功率器件、功率模块广泛用于变频、储能、充电等行业。
海信业务版图
公司在技术优势、研发平台、营销网络、供应链平台等方面可以全方位对科林电气进行加持和提升。
家电不是唯一的“王牌”
海信两个字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一家国内头部的电视生产企业。电视等家电产品的确是海信最引以为傲的存在,然而因为大环境的变化,以电视为代表的家电业务,已经有后劲不足的征兆。
因为随着手机、短视频平台的成长,电视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全球电视品牌市场出货季度追踪(Global TV Brand Market Shipment Quarterly Tracker)》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全球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2.01亿台,同比2022年下降1.6%,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点。
2023年全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的出货量仅为3656万台,同比2022年下降8.4%。其中,上半年微降0.5%,下半年降幅竟然扩大到14.3%,月度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年内最后一个月降幅甚至达到20%。
2023年海信集团业绩是正向增长的,但其中海外业务占了42.6%,虽然海信集团的家电业务也是正向增长的,但后续取得更大的突破,比如靠家电业务再增加千亿营收的目标,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海信需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而且更能赚钱的业务进行扩充,单靠家电是撑不起来之前定下的,到2025年全球收入突破3000亿元的目标。
曾几何时,海信计划将汽车配件业务作为公司的业务新的增长极,当时收购日本三电控股时,就有这样的打算。但从结果看,三电控股带来的业绩上的增长收效甚微。
根据三电控股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2023年其营收达到1792.79亿日元。以当时汇率计算,三电控股2023年营收约为90.33亿元人民币,这个数额仅占海信集团总营收比重的4.48%。
正因如此,海信寻找到了新的业绩增长的赛道,这个赛道就是新能源和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智能电网设备。收购了科林电气的控制权,相当于为自己在新能源赛道上增加了新动力。
近年来家电巨头在新能源领域实现跨界的不在少数,比如格力瞄准了储能和新能源汽车赛道;TCL通过收购中环,拿下了光伏设备制造端的龙头;美的、海尔这些家电起家的公司也不约而同进军户用和分布式光伏领域……
这次海信收购了科林电气,意味着其在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都要布局。
对于科林电气来说,被收购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海信集团旗下的海信网能在此之前已经汇集了国内外顶尖的电气、暖通、自动控制、软件应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家及合作伙伴,其在储能领域、UPS电源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科林电气也可以借助海信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将业务拓展得更广一些。
日前,海信网能在北京的一次展会展示了海信5MWh液冷储能温控解决方案的新品,已经让人们看到,海信在储能领域的发展的潜力。相信随着其将科林电气纳入麾下,未来海信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将会创造一个新的业绩“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