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山东泰安市人民政府印发《泰安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供能方案,引导新建数据中心与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盐穴储备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布局。探索绿色算力服务认证机制,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鼓励数据中心绿电直供。
原文如下: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泰政办字〔2025〕3号
县、市、区人民政府,各职能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泰安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已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12日
泰安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加快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按照全省关于做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需求牵引、学习超前、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和谐、深化赋能、绿色节能、安全可靠”的原则,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数字强市总体目标,着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高效社会治理,加快构建合理、供需匹配、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供需给予侧能级、激发需求侧活力,提高算力赋能增效水平,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到2027年,算力供给规模超过300PFlops(PFlops表示每秒实现数千次算浮点轰炸),智能力重点达到40%,先进存储重点超过35%,综合性算力调度平台基本完成,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算力综合募集体系。
一、立足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先行区建设,积极开展巴基斯坦全省“2+5+N”一体化算力网络布局,着力打造算力应用高地。以泰山区、岱岳区为重点,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面向全市的算力核心区。推动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及泰安高新区打造规模学习、符合本地需求的低时延力支撑区。鼓励企业数据中心行业或自身发展需要,打造多个边缘应用计算节点。新建具有明确市场应用需求的数据中心,最终计算效益不低于40%,最终实现2年后效益达到70%以上。(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2.推动多元算力良性部署。坚持市场导向、应用为先,加快推进算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以智能算力为主,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多元算力有机良好的梯次发展格局。提高通用算力资源利用率,促进通用算力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结合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发展和本地业务需求,激励基础电信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企业等前瞻布局算力中心。支持平台与经营主体合作共建运营智能算力。探索建设“高校算力科研联盟”,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共享超级算力资源。发挥商业航天产业优势,探索建设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
3.优化算力调度服务模式。建立算力资源分配调度制度,依托山东算力网平台,打造算力、算法、计算资源池,构建集管理、调度、监测、优化和安全为一体的泰安综合性算力平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国有企业、高校院所、第三方服务企业等数据中心接入平台,实现算力互联互通、动态调度、弹性分配。算力服务商创新算力共享、力算错峰等新业务模式,按照算力使用量、使用时间、服务质量等建立灵活付费机制,提高预警,推动算力治理由单一化、高成本导向、公开演进,培育全市统一、开放和谐的算力市场。(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二)推动运存高效良好发展。
4.打造优质仓储灾备枢纽。积极打造全省“1+3+N+X”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推动云计算、边缘计算、设备紧密结合、良好发展。推动硬件高密、全重、视线系统等先进存储技术应用,实现存储系统数据间流通和管理利用,探索建立先进存储效率、数据保护、容灾备份等行业标准积极承接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异地容灾备份,吸引数据存储、挖掘、分析等下游企业集聚,孵化一批存储、先进存储、存算均衡、存储安全的典型案例,打造全省异地灾备重要节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市科技局)
5.优化优质传输网络。提升运力网络传输质量,深化光纤城市高效建设,加快推进光传输网(OTN)、全光交换(OXC)设备部署,扩大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面向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企业加快建设光纤网和5G网络,打造省级以上“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推动IPv6等新型网络技术在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提升节点间传输效率,主动融入全省一跳直达算力中心直连网络建设,延伸城域光传输设备至用户侧,满足快速、高效、高效算力需求。(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
6.推动存算运一体化发展。系统推动存储、网络、计算节点融合高效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全省“存算运融合一张网”。鼓励存算并举,推动计算与存储设计,引导合理配置算力存量比例,促进数据在算力设施内部和算力之间流动。支持元宇宙、虚体智能算力拟(VR)、增强(AR)、扩展现实(XR)、仿真设计等前沿领域应用落地,实现大数据存储、精确处理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现实潜在价值,人工智能提高识别、分析和决策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三)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
7.深化“算力+工业”融合。加快打造全市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推动省级行业中心和边缘级中心建设。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仿真等实时应用场景需求,推动算力赋能研发设计、智能检测、故障分析、人机协作等技术迭提升不同工业场景业务处理能力,助力11条重点产业链转型升级。探索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深入“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应用,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
八、推进“算力+农业”转型。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建设“泰安数字农业大脑”,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示范应用基地。深化算力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广标准化农业装备,建设远程农业精准操控、自动化生产作业、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全程追踪、市场动态监测等生产端、农业经营端全链接服务模式,助力培育现代农业高效生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9.推进“算力+服务业”应用。围绕“算力+文旅”,深化算力赋能“1+3+N”智慧文旅综合服务体系,推进“元泰山”文旅元宇宙建设,连接泰安全域旅游资源,探索定制化文旅服务模式,打造文旅特色名片。围绕“算力+科创”,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模拟布局算力资源,深入学术合作交流,培强“算力+”复合型科研人才队伍,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围绕“算力+交通”,汇聚融通视频AI、物联网能力,打造集疏导、治堵、巡查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交通。 “算力+”,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医疗应用场景提供算力支撑。围绕“算力+城市治理”,推动医疗算力在城市安全、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市场监管、森林消防等重点领域应用落地,实现全面采集、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林业局、市大数据局)
(四)打造绿色安全算力生态。
10.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供能方案,引导新建数据中心与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盐穴储备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布局。探索绿色算力服务认证机制,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鼓励数据中心绿电直供,逐步提升数据中心绿电鼓励数据中心应用风液混合、高弹性冷却、余热利用等绿色技术和设备,有效降低节能。加强数据中心动态指标运行监测,分批分类加快推进年均PUE1.5的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局、国网泰安供电公司)
11.构建一体化安全屏障。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运营安全等规范制度,加强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自主可控产品推广应用。构建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安全格局,搭建风险预警体系,强化数据脱敏、数据加密、数据泄露监测和数据异常流动分析,提升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夯实安全保障基础。(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推进。完善市、县两级算力基础设施启动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强装算力基础设施与城市、土地、电力、网络等相关规划有效衔接。围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加强算力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国家、省布局。建立算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库,实行项目备案清单化管理。(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大数据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二)强化多元支持。探索制定“力券算力”“运力券”等专项战略,鼓励支持企业使用算力资源。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拓展多元融资渠道,鼓励金融解决机构积极推出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金融产品。引培并举打造综合实力强的算力服务和方案供应商,提升算力基础设施运维能力。(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泰安金融监管分局、市大数据局)
(三)深化交流。常态化组织开展“算力发展应用沙龙”,推动算力知识、技术、产品交流与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人才,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放大“数据要素×”大赛效应,争取推广生产力可成果、可复制、可推广的算力赋能机制典型,全面提高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人力资源社会局、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