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发布关于印发鄞州区加快培育壮大未来(新兴)产业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件指出,聚焦科技和产业变革前沿,结合全市重点产业方向和我区创新企业、科创平台等资源禀赋,聚力一批重点细分赛道,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适时动态调整。到2027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涌现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应用产品、高层次人才和核心企业,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且具有鄞州特色的未来(新兴)产业体系。
其中,鄞州区未来(新兴)产业重点赛道包括9大赛道,新型储能、低成本碳捕集等在列。
详情如下: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鄞州区加快培育壮大未来(新兴)产业行动方案的通知
鄞政办发〔2025〕14号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鄞州区加快培育壮大未来(新兴)产业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14日
鄞州区加快培育壮大未来(新兴)产业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决策部署,响应全市经信系统未来产业协同联动工作要求,立足我区实际,加快培育壮大“软硬件、体内外、海陆空”1等重点领域未来(新兴)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1软硬件、体内外、海陆空:“软硬件”主要涉及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体内外”主要涉及合成生物、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海陆空”主要指涉及海洋经济、智能机器人、高端工业母机、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四链协同”核心主线,全面融入创新浙江建设,立足市“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区“224X”产业体系,大力推进鄞州区新型工业化“521”工程,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强化政策引领、平台支撑、要素集聚和生态优化,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未来(新兴)产业,推动鄞州成为?全省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标杆区?,助力宁波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引领区、场景应用示范区、融合发展先行区”,为浙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硬核支撑。
(二)主要目标
聚焦科技和产业变革前沿,结合全市重点产业方向和我区创新企业、科创平台等资源禀赋,聚力一批重点细分赛道,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适时动态调整。到2027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涌现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应用产品、高层次人才和核心企业,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且具有鄞州特色的未来(新兴)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策源争先。未来(新兴)产业赛道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6%以上,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创新任务5项以上,培育面向未来(新兴)产业的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2个以上。
——高端人才荟萃率先。引育高层次科学家、企业家、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经理人、卓越工程师100名以上,省级以上团队达到50个。加速高层次精英人才集聚,形成人才与产业互促共赢、人才与城市共生共融的生动局面。
——未来产业集聚占先。培育行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较大影响力企业5家以上,培育“专精特、绿新高”未来(新兴)产业体系,打造代表性集群1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1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创新生态示范领先。积极集聚生态型企业,着力构筑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支持体系,促进“四链”深度融合,搭建完善适宜未来(新兴)产业孵化培育成长的创新生态体系,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到2035年,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新兴)产业“链主”型企业1家以上,构建规模超百亿元的未来(新兴)产业集群3个,逐步成为融入沪杭甬、示范长三角的未来产业创新策源中心和发展高地。
二、重点任务
(一)专注产业招引、孵化主体新苗
加快梳理形成全区未来(新兴)产业招商图谱,聚焦重点赛道重点领域和产业链薄弱环节,瞄准行业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招引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产业链带动能力以及市场引领作用的生态型企业,以及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高成长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动态梳理、谋划储备一批细分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和引导本地有实力的“大优强”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前瞻谋划未来(新兴)产业新赛道,通过内部创业和孵化等培育未来(新兴)产业新主体。
(二)培优育强企业、强化梯队建设
面向全区未来(新兴)产业领域,围绕“育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加快培育高水平企业梯队。建立全区未来(新兴)产业企业梯度培育库,实行动态更新和跟踪管理,加强重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研判。聚焦重点产业赛道,深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积极引培“链主”企业,挖掘和培育一批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遴选一批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的硬科技初创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构建未来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三)强化创投联动、深化产融合作
充分利用省级“4+1”专项基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重点产业赛道的投资力度。立足“投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深化与头部创投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合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投资。探索发展“大胆资本”,培育壮大“耐心投资”,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重点赛道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着力构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政府及市场化投资基金组合。持续创新完善产融合作机制,强化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四)增强科创赋能、助力技术突破
充分发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东方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重大平台的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支持科研院所建强共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中试验证、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政产学研联动,搭建多主体协同、跨区域合作、创新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成立未来产业联盟、研究院等行业组织,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供需对接、国际合作。抓紧推进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省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落地鄞州。
(五)引育人才团队、深化智力支持
深入实施甬江引才和智鄞未来人才工程,探索智鄞未来人才工程“以赛代评”工作机制。聘请宁波院士中心院士担任重点产业赛道顾问。每年定期举办重点产业创新赛,推进产科人一体融合精准引才。根据产业所需,着力引育一批具有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组织协作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专业学术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突出的产业技术专家,市场视野开阔、商业嗅觉敏锐、创投经验丰富的科技企业家。推进区内企业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等高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支持本地高校加强重点赛道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精准育才。
三、保障措施
1.推行一项工作机制。针对未来(新兴)产业链,建立“链长+”工作机制。组织层面,由区委和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相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协同担任具体产业链“链长”,强化领导牵头协调与部门镇街联动协同;举措层面,明确“链长”牵头服务、“链主”引领带动、“链创”赋能升级三大核心任务。
2.绘制一张产业图谱。动态锚定重点产业赛道,摸清我区现有产业基础,梳理国际先进、国内龙头、省内一流三类重点企业以及科创平台,形成产业链创新链招商鱼骨图,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鄞州区未来(新兴)产业招商图谱》,有序推进精准招商。
3.建设一批专业园区。瞄准重点产业赛道,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序入园集聚发展。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运营机构,提供专业的公司注册、经营许可、专利申报、检验检测、创投对接、后勤保障等公共服务,打造具有辐射效应、虹吸效应的垂类专业产业园。
4.设立一个产业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控风险、滚动发展”的原则,聚焦重点产业赛道,构筑“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子基金”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支持体系,促进未来(新兴)产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5.制定一套专项政策。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及产业政策,以工作方案为指南,对现有政策优化提升,围绕重点产业赛道制定专项政策,重点对创新平台搭建、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配套服务等给予支持,形成精准完备的产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
6.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积极举办未来(新兴)产业相关的行业峰会、合作论坛、项目投融资路演、创新大赛等活动,常态化组织“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创业者”共同参与的“双创思享会”,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产融合作、创投联动”,为鄞州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附件:1.鄞州区未来(新兴)产业重点赛道
2.鄞州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附件1
鄞州区未来(新兴)产业重点赛道
序号 | 重点赛道 | 发展方向 |
1 | 合成生物 | 做深基因测序等底层技术,加快推进基因编辑等底层技术和工具突破,加速使能技术国产化替代,做强合成生物技术平台。 |
2 | 人工智能与 工业软件 | 面向行业垂类大模型基础架构、关键算法等重点方向开展技术攻关,以应用为导向推进全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3 | 低空经济 | 加强电机及发动机、螺旋桨等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加大飞行控制、智能避障、动力推进、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攻关。 |
4 | 高端医疗器械 | 布局高端诊疗器械产业,加快谋划建设一批高能高效、开放共享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5 | 特色工艺 集成电路 | 集成电路设计、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封装材料以及光通讯产业领域,打造设计和装备集聚高地。 |
6 | 智能机器人 | 布局类脑芯片、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以及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等产品制造。着力攻关采集决策等关键技术,探索应用场景布局。 |
7 | 海洋经济 | 开展高端潜航器、海洋新材料。重点突破水下联合探测技术与装备制造,加速推进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研发和产业化。 |
8 | 高端工业母机 | 加快实现工业母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重点提升铸件、数控系统、精密件、功能部件等配套能力。 |
9 | 其他未来(新兴)产业赛道 | 前沿新材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新型储能、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等 |
附件2
鄞州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4年 基础 | 2027年 目标 |
1 | 未来(新兴)产业赛道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4.84 | 6 |
2 | 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创新任务(项) | 5 | 10 |
3 | 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个) | 1 | 3 |
4 | 打造行业创新试点应用(个) | 0 | 5 |
5 | 引育高层次人才(名) | 91 | 100 |
6 | 省级以上团队(个) | 37 | 50 |
7 | 行业龙头企业(家) | 0 | 1 |
8 | 产业链上下游有较大影响力企业(家) | 2 | 5 |
9 | 品牌代表性集群(个) | 0 | 1 |
10 | 市级未来先导区(个) | 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