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地方储能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山西省和南方电网先后围绕电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制度了实施细则,江苏省在国内首次制定了客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的管理规范。大连、宜春、北京、邯郸等也都相继出台地方储能支持政策,电网公司与广东、福建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也开始积极探索储能产业发展路径,制定相关政策。在政策推动下,储能产业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并迎来发展春天。光伏企业、分布式能源企业、电力设备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电动汽车企业等纷纷进入,开始加大力度布局,开拓储能市场,进一步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业模式。
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家专注于清洁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猛狮科技)将怎样创新企业经营模式,打造典型储能项目,占据市场主动权呢?
立足市场 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自2018年起,国内首批进入市场的汽车动力电池开始迎来“报废潮”。数据显示,2018年动力电池报废回收将达6.39万吨,同比增长129.99%;到2020年回收量将达24.76万吨,回收市场未来将是百亿级规模产业。有专家分析称,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电力系统内站用电源锂电池的安全性、电改现货市场下储能盈利模式等的发展给储能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猛狮科技清洁电力事业部总裁助理王堉表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马上迎来爆发,虽然废旧动力电池只有80%左右的电池容量,但是它基本是零成本。只要符合安全标准,经过严格检测的动力电池可以直接投入到储能行业使用,这对降成本有很大的利好促进,真正促进了用户做用户侧和其他地方的储能商业模式开展。对于车用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检测环节,只有正确判断退役电芯或模组的工作状态,才能进行相匹配的梯次利用。
5年前的那批电池退役下来,未来3年整个储能电池成本会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对猛狮科技来说,未来必将是一个猛的增长点。
王堉表示,猛狮科技正在计划将电动汽车上的退役动力电池应用于储能领域,从而形成一个以锂电池为核心+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充电宝+动力电池回收的闭环全产业链模式来抢占市场。
树立典型 未来还将继续投资储能项目
除了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外,王堉表示,猛狮科技目前重点进行了众多储能项目的投资,树立行业典范。
陕西定边10MWh锂电池储能项目是猛狮科技500MWh储能综合应用产业基地的一期工程,于2017年12月13日并网。王堉介绍,猛狮科技在陕西一期并网已超过四个月的时间,项目的电价差可以达到0.9~0.95元,相较于东部地区回报率更高,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项目规模,未来陕西项目将达到20MWh~50MWh的储能规模。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当地可再生能源消纳不足、外送能力有限等问题,形成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储能应用综合示范中心。本项目是猛狮科技与县政府、地方电网等联合开发的项目,旨在通过削峰填谷缓解弃风弃光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陕西定边10MWh锂电池储能项目
德国200MWh储能电站位于德国东北部。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为储能介质,主要用于德国一次控制市场的竞价交易和电网调频、旋转备用、黑启动等。项目采用自主设计的集装箱式储能模块(单体1MW)技术,具有建设周期短、设计施工难度小、安全系数高的特点。预计今年年底投产,该项目是中资企业在欧洲首个大型电网储能项目。
下一步,储能产业还将布局到了西北内陆。由于输电线路不完善,西北部分地区电力损耗严重。针对新疆,2017年做了一个100MWh风光调频的储能项目,去年年底进行了批复,今年将有进一步的进展;另外,国家有预算在西北地区推出5个大型的储能示范基地(百兆瓦级),猛狮科技也在谋划着参与其中。
稳扎稳打 国内外市场并驾齐驱
猛狮科技自向新能源领域转型以来,深入布局新能源和储能市场。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撑,公司旗下储能产品范围已覆盖kW到百MW级,可以满足家庭、工商业、可再生能源并网、调频等多个领域的需求。王堉表示,2018年,猛狮科技在储能领域将继续加大投资,在储能方面多做一些典型项目:如在发电侧,会重点打开西北地区市场,申请一个国际级的储能示范基地;在国外,优先打造德国200MWh储能电站的投产,并在英国、澳大利亚开展储能电站项目,进一步夯实国外储能市场的发展根基。
鉴于国外电网的复杂性和特点,技术要求、认证需求和产品标准上要符合国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另外,国外电力辅助市场的开放性,也给国内储能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总结来讲,一是技术层面;二是商业模式上,国内企业需要打造好自身的产品和技术,才能够不断满足国内外的电力储能市场的需求,找到更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新能源将是能源增量的主体,储能将是未来能源互联网形成的重要基石。它们的走向和机制的变化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储能获益空间。
猛狮科技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在储能产业上将继续前行,并将依托在动力电池和储能技术领域的研发储备及在储能应用方面的突出优势,继续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及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力求在储能这片蓝海中获取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