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冠宇和宁德时代这是两家业务类型完全不同的企业。但因为一些专利纠纷,两个企业却被连在一起。
宁德时代是全球动力电池的霸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也称“大电池”。而珠海冠宇的主营业务则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机、Pad和笔记本等电池,也称“小电池”。
即使珠海冠宇有心想做“大电池”,可能在未来五年之内也不是一个容易的跨界。所以这个关公战秦琼的说法,目前来看还是有些早了。
实际上,在“小电池”领域,横亘在珠海冠宇面前的,并不是宁德时代,而是另外一家同样来自宁德的“小电池”的全球霸主——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
珠海冠宇的招股书曾显示,根据Techno Systems Research统计显示,其2019 年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当年全球总出货量的20.87%,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手机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当年全球手机锂离子电池总出货量的7.27%,全球排名第四。
所以,珠海冠宇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秀,势头不减,已经到了能够挑战行业老大ATL的地步。而ATL在2012年就已经做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这个细分领域的全球第一了,当时市场份额接近五成。
这场新秀登场与霸主守擂的碰撞似乎在所难免。
果不其然,2022年1月7日,珠海冠宇发布了登陆科创板以来首份涉诉进展的公告: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于2022年1月5日收到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关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起诉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的《民事起诉状》等相关材料。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该等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本次公告涉及的诉讼案件共涉及四个专利:ZL201220359889.9 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封装结构)。;ZL201410782528.9号(发明专利,一种电极片及含有该电极片的锂离子电池);ZL201420789403.4 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ZL201720090970.4 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二次电池及加热装置)。 上述案件共涉及3款终端客户产品,对应公司3个电池型号。
实际上,ATL与珠海冠宇的专利纠纷早在2021年6月,珠海冠宇正在科创板审核阶段就已经展开了。根据珠海冠宇2021年9月6日公布的《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关于发行注册环节反馈意见落实函的回复》的“问题三、关于来自ATL专利律师函的回复”中,就对与ATL专利纠纷的基本情况和前期进展进行了披露。
来源:珠海冠宇注册环节答复
在2021年6月17日,珠海冠宇的上市委审议会议最终获得通过。此后不到一周,ATL就向珠海冠宇发出了侵权律师函,而且ATL美国律师也同步发出侵权告知邮件,意味着ATL至少在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的维权正式开始,而美国诉讼对于外销占比超过7成的珠海冠宇来讲,杀伤力或许更大。
其中提到涉嫌侵权的专利有11项,经珠海冠宇分析后认为对应13个电池型号的19款产品。 对此, 珠海冠宇还给出了 预计赔偿的上限 13,363.67万元 ,大约 1. 3 4 亿 元 。而这还仅仅是珠海冠宇自己的预估,因此很有可能ATL提出的赔偿金额远高于此,甚至有可能会引发惩罚性赔偿,美国目前最高是三倍,中国最高五倍。
时隔半年后,珠海冠宇最终收到福州中院的《民事起诉状》,也表明双方这段时间的谈判似乎并不顺利,所以ATL升级了战事,从律师函直接变为起诉。未来不排除珠海冠宇继续收到ATL从美国的起诉。
这对于刚登陆科创板的珠海冠宇来说,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因为同样在去年,也是珠海冠宇在科创板审核阶段, 。2021年8月13日,日立Maxell在美国德州西区地方法院起诉中国锂电池制造商珠海冠宇侵犯其4项美国锂电池的基础专利 US8,691,446、US9,350,019、US9,077,035、US9,166,251 。
根据日立Maxell的起诉书显示,Maxell在2020年5月19日就向珠海冠宇发送了要求进行专利许可谈判的函,但是并没有得到珠海冠宇的积极回应。所以,在一年后,选择在美国对珠海冠宇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这个几乎同一时间被国外和国内巨头双重打击的结果,对于近年来市场快速扩张的珠海冠宇而言,恐怕是意料之外的。或许此次珠海冠宇才意识到专利在这个行业中的重要性。但可能为时已晚。
这一点在上市委的首轮问询中就有体现,上市委 对珠海冠宇招股书中披露的 已有的26件发明专利中,最近的一件是在2018年1月29日获得的 ,之后就没有再获得授权专利,因此质疑其未能获得授权专利的原因及其研发持续能力。
来源:首轮回复
在另一份行业对比中,珠海冠宇披露的行业专利情况来看,当时珠海冠宇的专利数量(158件)可以说基本上在同行中居于垫底的位置,与ATL相比有七倍的差距,但是研发人员数量却并不低,与ATL相当。这其中的研发效率和产出可能确实是个问题。
来源:首轮回复
但是在1月7日的涉诉进展公告中,珠海冠宇同时披露了最新专利数据:截至2021 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取授权且有效专利634件。
来源:涉诉公告
从珠海冠宇2021年2月2日的首轮回复只有158件境内专利,到2021年12月31日,就达到634件授权专利,而且是在上市委质疑从2018年1月29日之后就没有授权专利的情况下,这短短十个月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珠海冠宇的专利一下子增加了四百多件?难道大量买入了专利?如果不是买专利,那大概率 或 又是中国特有的快速预审发挥了作用。 我没有深入检索验证, 不过仔细想想也能够知道是怎么回事 。
中国很多企业只有真切的在遇到危险时才想到专利的作用,这很普遍。但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举动本质上来看,更像是一种“投机”,而非“创新”。中国当前缺乏的就是扎实的创新,也只有扎实的创新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才能让企业与国外公司进行真正较量时更有底气。
所以当下中国从顶层设计就开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让侵权者付出代价,鼓励真正创新者,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几十年很多中国企业只需要靠模仿和投机就能快速积累财富的模式,变成必须依靠知识积累和技术沉淀才能形成良性发展的创新型经济模式。
这种大背景下,无论是宁德新能源ATL起诉珠海冠宇、还是宁德时代起诉中航锂电、格力起诉奥克斯,都是中国创新模式更前一步的典型表现,而知识产权到底能不能实现严保护、同保护,就成为能否真正“滚动”中国创新车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