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浙江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及出海经验分享会
【国际能源网】20周年庆系列走访活动—智能碳行
沐光行动 点亮世界

当前位置: 储能网 » 储能项目 » 用户侧 » 正文

江苏南京爱德印刷10kV用户侧2.15MWh储能项目成功并网!

日期:2025-04-03    来源:天翔集团

国际储能网

2025
04/03
09: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天翔集团 用户侧储能 储能项目

2025年4月2日,南京市10kV高压接入储能项目成功并网——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15MWh储能项目。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不仅标志着南京爱德印刷在绿色能源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展现了南京滕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卓越实力。

项目背景与意义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作为印刷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印刷的发展。此次储能项目的成功并网,是该公司在节能减排和能源优化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项目采用的储能装备由南京滕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并交付运行。滕生能源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与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始终坚持以“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为宗旨。此次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了储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技术亮点与创新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先进的储能技术,包括EMS能量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PCS储能变流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实现了对能源的高效管理和优化调度。

在提升电能质量方面,储能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能够有效平滑电能波动,减少电力系统异常,从而提高电能质量。此外,该系统还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能够在毫秒级别内完成能量转换和输出,以适应瞬时功率波动的需求。

在应急保电方面,该项目的储能系统具备热备和冷备状态下毫秒级应急启动的能力,在电网故障或突发停电时,能够迅速切换为备用电源,确保关键设备和生产流程的不间断供电。这种快速响应和备用电源功能,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企业的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环境与经济效益

储能项目的成功并网,为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电力资源浪费,降低了碳排放。另一方面,利用峰谷电价差,实现了电力的削峰填谷,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此外,储能系统的长寿命和低维护成本,也为企业带来了长期的经济效益。

未来展望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15MWh储能项目的成功并网,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储能项目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示范。展望未来,储能技术的持续进步与成本降低将使其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南京滕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储能技术创新升级;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也将以此为契机,深化绿色能源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该项目的成功并网是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里程碑,不仅彰显了储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巨大潜力,更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我们期待未来更多储能项目落地,共同推动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20周年庆系列走访活动—智能碳行
第三届浙江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及出海经验分享会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光伏头条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充换电头条 氢能汇 能课堂 国际能源网
    服务中心

    客服电话400-8256-198客服微信
    新闻举报
    返回首页